本网讯 “从启动到现在运行了10多天了,制粉系统两边粉位差最大基本在0.7米,一直没用过输粉机,比以前好太多了!”习水电厂运行人员在制粉系统下粉管改造投入运行后这样说到。
习水电厂机组投运二十多年以来,长期存在制粉系统单侧长时间运行,如输粉机能正常输粉,基本上是长期运行,由于输粉机运行频繁,磨损、卡涩、钢丝绳断裂等现象时有发生,带来很大检修工作量,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且长期输粉会导致临炉粉仓进粉,有满仓风险。如输粉机故障或不具备运行条件,两侧粉位偏差会越来越大,最大可超过4.5米,可能导致一侧粉位极低造成给粉机煤粉不受控制,滑粉造成粉管堵塞,来粉不均将引起锅炉燃烧波动大稳定性变差;另一侧粉位高造成冒粉,影响文明生产,且有可能将输粉机下粉插板掩埋造成操作不起,输粉机箱休积粉造成输粉机启不动。在输粉机不能运行情况下,为了保证安全,当两侧粉位偏差大时,需要切换制粉系统运行来满足现场需要。制粉系统的频繁切换造成厂用电大量浪费,且总粉位越来越低,操作量增加造成操作风险增加,而制粉系统的启动、停运操作过程对锅炉燃烧影响相当大。
为彻底解决这一长期困扰的疑难问题,习水电厂由厂部牵头,组织运行、生技、热机技术人员进行现场摸排,根据现场实际条件制定解决方案,并经多次反复商讨确定,在2号机组停运期间进行改造,整个工期约10天左右。具体改造方案为:为增加煤粉流动性增加坡度,将原细分离器下部直管抬高1.2米后,在细粉筛下部二级锁气上部之间加装直径为159mm管道斜插入直管内(初步估计直管和斜管的煤粉比例为40%与60%),甲乙两侧斜管在煤仓中部汇合后,垂直进入粉仓,运行任意一套制粉系统煤粉均能从本侧粉仓及中部进入,煤粉分流后两边粉位差即能得到有效控制。为增加运行调整灵活性,在甲乙侧裤叉斜管上各加装一个手动蝶阀进行手动控制。整个过程不涉及电气设备改造,未增加电气设备,且管道阀门均为利旧,改造成本极低。机组启动后经过近10天运行验证,达到预期效果,两侧粉位差在0.7米以内,如长期低负荷运行,制粉系统一天至少少切换4次左右,大幅减少运行人员操作量,实现安全性、经济性双提升。
习水电厂虽面临政策性关停,但全厂职工一直坚持“学习并创新”,坚持坚守与开拓并举,勿以益小而不为、勿以损小而为之,节约1分钱比赚1分钱更有价值等理念,创新思路,在困难中寻找机遇,在摸索中勇毅前行。(通讯员 王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