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北电厂 赵鸿
上周四下午上班时间还差5分钟,我办公室的电话铃响了,是汽机检修班贾淇文师傅打来的,“赵支书,空调故障,要检查室外机,位置在#3炉电梯零米旁边,工作点差不多有10米高,需要你到场监护,我们一上班就过去”。我放下电话直奔现场,走到脚手架下方要使劲仰望才能看到架子顶部。我首先检查已搭设好脚手架的稳固性和爬梯及工作面进口设置的合理性,确定没问题后监督贾师和杨聪在现场的准备。
贾淇文师傅是修理空调的专业好手,但他已58岁,不能进行高处作业,杨聪是2019年进厂的青年员工,没有进行过修理空调的相关培训。杨聪正在拴安全带,我用疑问的眼神看着他们,贾师意识到我的疑惑,解释自己因年龄大不能进行高处作业,否则自己上去三下两下就整好了下来,刚才已在现场对杨聪进行了简单的培训,一会儿再用微信视频进行一步一步地实战培训。听到这里我感到十分欣慰,班组能够以现场实际工作来开展技能培训,这是比较好的方式,能让青年员工快速地掌握检修技能。
热机检修部从2025年至2027年将退休18人,而且期间也会有个别员工内退,即将退休的几乎都是部门中坚力量。热机检修部员工年龄大多在两个极端,一部分是即将退休的五十多岁的老师傅,另一部分是才进厂不久的二十多岁的青年员工,中间断档特别严重,造成了部门检修技能断层的局面,对技能的传承造成了严重的影响,怎么破局将是部门必须深度持续思考的问题。
如今的黔北电厂更为特殊,也更为艰难,特殊的是既要保存量又要谋未来,艰难的是既要维护好4×300MW机组的发电任务,又要推好柳塘项目2x660MW机组的开建工作。这如同前段时间公司党建部主管齐艳所说的“黔北电厂是一个既有过去,也有现在,更有未来的企业”,听到这句话虽然很自豪,但是“过去”已经成为过去,我们可以把过去评价为“辉煌”,但是如果“现在”我们维护得不好或者“未来”我们推进得不好,便会失之毫厘谬以千里。而人才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断层对企业的发展会造成严重的阻碍,好在近几年厂里给部门陆续招进了一些青年员工,部分青年员工已当上了班组的班长或技术员,逐渐在形成部门的中坚力量。
监护工作已进行了两个多小时,贾师还在时不时接到杨聪请教的电话,毕竟是第一次,而且是用电话的方式来进行传授,过程肯定会漫长一些。突然我看见上方的空调外机冒出了一股灰尘,我意识到空调应该是修好了,贾师说他到上面室内去看一下,确定已修好。
杨聪这次全凭自己动手处理好了空调故障,以后也很难忘记!这种培训方式谈不上什么先进,但却很受用。我们将在以后的工作中以这种方式和其他培训方式综合运用来提升部门青年员工的检修技能,尽快推动青年职工的成长成才,为企业的未来发展夯实人才基础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