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金清洁能源公司 李志忠
“廉如清风常拂面,贪似毒药蚀灵魂。近年来,各类媒体公布的国资央企管理人员违法违纪案例频发,很多领域及系统呈现塌方式腐败,严重损害了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环境,同时也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全面从严治党严的基调。”“权力嘛,‘姓公不姓私’,是人民赋予的,必须为人民所用,很多人没有理解这点。”纪检干部在办案过程中讨论说道。
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山东时的重要讲话中,为领导干部树立正确权力观提出明确要求:“领导干部必须珍惜权力、管好权力、慎用权力,自觉接受各方面监督。” 在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进程中,一些党员干部在行使权力时,依然存在着权力任性、权力寻租、滥用职权等违纪违法行为,把公权力当作自己的私人领地,将手中的权力视为牟取私利的工具。其实,权力是把双刃剑,用好权力,能施展抱负,为企业发展做贡献,创造价值效益;用错权力,则劳民伤财,身败名裂,家庭破散,导致企业亏损,甚至国有资产损失。因此,干部员工要牢记党的宗旨,正确认识自己手中权力,按制度规定行使权力,勇于担当作为。
正确认识手中的权力是通往幸福的大门。记得反腐电视剧《人民的名义》中,部分领导干部酒桌上推杯换盏,许多供应商、工程老板频频举杯敬酒,领导干部前呼后拥,高高在上,风风光光,大家要充分认识到,这些供应商承包商敬他酒,敬的是他的人缘吗?很肯定,那都是敬他手里的权力。讲一个真实的故事,某干部在工作岗位的时候与工程老板打成一片,认为是朋友,你来我去,大搞利益输送,但是当这干部不在位时,工程老板随即出卖这所谓的“朋友”,甚至将通讯联系方式全拉黑。
办案人员看似开玩笑地总结出个中规律:“在生意场、职场上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在当前我们工程建设阶段,招标采购多,资金使用数额大等廉洁风险点多面广,每位员工都有不同程度的权力。因此,我们要牢记,任何人都没有法律之外的绝对权力,行使权力必须为企业谋发展,为职工谋利益,为群众办实事。若把权力当私有财产,就会在权力面前肆意妄为。无数违纪违法案例警示教育我们,“自由与牢狱,只有一步之遥,幸福与灾害,就是一念之差,滥用手中权力,就是连接两者的通道。”作为一名国有企业公职人员,必须正确认识各自手中权力,谨慎用权。
谨慎用好手中权力是抱负企业最好的选择。有权必有责,用权必担责。我们每位干部员工手中都有一定的权力,同时也肩负着相应的责任,职务越高,权力越大,责任也就越重。在当前公司处于工程建设期间,困难重重,任务繁重,我们在各自的岗位上不能当“甩手掌柜”“畏首畏尾”,要珍惜手中的权力,在困难面前敢于斗争,在矛盾面前敢抓敢管,在风险面前勇担责任。“这个工作是咋回事,总是推不动,总是不解决”,某个领导对干部说道。“领导,我安排了呀,没办法”,干部回答道。这就是典型的干部不敢斗争,不担当作为。多年工作总结,安排部署不落实等于0,落实了不检查等于0,检查了不反馈等于0,反馈了不整改等于0,整改了不坚持等于0。宋代吕本中在《官藏》里说道:“为官之法,唯有三事,日清、日慎、日勤。知此三者,可以保禄位,可以远耻辱,可以得上之知,可以得下之援。”我们必须牢记初心,不忘使命,正当用权,为企业高质量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作为一名国有企业公职人员,无论权力大小,要做到以下几点:就是不以权小而无所作为;不以权大而无所不为;对职位常怀感恩之心;对权力常怀敬畏之心;要抵制权力下的诱惑;让权力在监督下运行。当今,面临国际国内形势复杂,面对形形色色的诱惑,干部员工要有政治定力,正确处理好权与责、权与法、公与私、清与亲的关系,做廉洁自律的表率。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监督是最牢的“紧箍咒”。当前,正处于党纪学习教育阶段,以此为契机,提醒告诫我们每位同事,必须始终坚守底线、筑牢防线、不碰高压线,懂得“知戒知止,向上向善”,做到清白做人,干净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