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北电厂 杨建花
又是每年暑假日,我忙碌地收拾着家里的角角落落,生怕遗漏一处。在我软磨硬泡下,父母终于同意带着四个小侄儿来我家住几天,我要把最好的一面展现在父母面前,所以从打扫卫生到吃穿用度都要一一安排好。
从高中离家读书直至毕业工作至今已逾16年,也许是分别太久,父母和我显得很是生分。“我们看错路牌了”“你告诉我们你在哪里,我们也可以去找你的”“我们以为你开车来接我们”……周转几圈,接到父母后,母亲像做错事的小孩一样不停地向我解释。此刻,父亲的局促、母亲的不安让我愧疚不已,对父母的确没有用太多的耐心,也的确一直在电话中责怪他们到处乱跑。
许久未见,父亲还是一样的沉默和淡然,母亲还是一样强势和操心,他们一路絮絮叨叨、吵吵闹闹,我也早已习惯。等车期间,父亲背上的大口袋吸引了我,里面全是给侄儿们带的换洗衣服和水、饼干之类的食物,第一次见到这么细心体贴的父亲;母亲紧挨着我站着,生怕走散,她日益松弛的皮肤上出现零星斑点,她的手粗糙但温暖有力,她还是我心目中的那位坚强勇敢的母亲。
“前半生为国,后半生为家”我突然想到核武老人魏世杰的这句话,隐姓埋名从事原子弹研究26年的他,本应是颐养天年的年纪却还要照顾患有精神病的女儿和智力低下的儿子,面对孩子,他情绪稳定,耐心引导,从不抱怨,让我们铭记和动容。年轻时投身社会为事业奋斗,年老时回归家庭为子孙祈福,这就是我们现在与父母各自所处的状态,我们的一生都在平衡不同阶段、不同需求之间的关系。
住了一周的父母,匆匆收拾行李返程。看着地上未收拾的玩具,满满的一冰箱菜,热闹过后的冷清带来的反差感和失落感涌上心头。看着远去的车,还有好多话没来得及与父母说,还有好多地方没有带父母去,只能噙着眼泪,期待下次的重逢。
我基本不与父母抱怨或者讲述遇到的挫折,父母也似乎很少给我讲他们的困难,父母不想增添我的负担,我也不想让父母担忧,或许这就是大多数中国父母与子女的沟通交流方式吧。我知道父母不能解决我的问题,所以遇到问题,我都是鼓励自己调整心态,勇敢面对;隔父母较远,父母也不会苛责我们不能时刻陪伴在他们身边,所以遇到问题,他们都是尽力靠自己解决。
其实,我们都能看到彼此的不易,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小心翼翼的保护着对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