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西电厂 何奕萱
晨光掠过厂区的储油罐,在化验室的玻璃器皿上折射出细碎的光斑。我握着移液管的手微微前倾,淡黄色的油样沿着管壁缓缓注入烧杯,如同过去几年里每个工作日的清晨那样——这是我们化验室里最寻常的一幕,却也是这条平凡之路上,无数坚守者共同书写的注脚。
化验台是我的战场,烧杯、滴定管是我的武器。每天面对全厂的水、煤、油样本,重复着取样、检测、记录的流程,看似枯燥的循环里藏着不容懈怠的责任。锅炉用水的酸碱度偏差0.1个单位,可能影响设备的使用寿命;煤炭热值的细微波动,关系着能源转化的效率;机组润滑油的杂质含量超标,或许埋下停机检修的隐患。这些藏在数字里的秘密,需要用日复一日的严谨去解读。
记得一次值班,油样的黏度检测结果异常。按照规程可以标记异常后等待白班复核,但想到凌晨三点正是机组负荷调整的关键时段,我重新取样、校准仪器,反复测试三次,确认是取样点阀门轻微泄漏导致的误差。当把修正后的报告送到集控室时,值班长眼里的安心,让我读懂了平凡岗位上的价值。
厂区的轰鸣声里,化验室的灯光常常亮到深夜。我们不用像运行人员那样紧盯屏幕,也不必像检修人员那样攀爬设备,只是在方寸之间与数据为伴。但正是这一次次不显眼的检测,像细密的针脚,缝合起机组安全稳定运行的防线。
国家电投集团的版图上,电厂如同毛细血管,而我们这些普通员工,就是流动在血管里的红细胞。没有惊天动地的业绩,也没有家喻户晓的名声,却在各自的岗位上,用专业和坚守让每一度电的产生都更可靠、更高效。
这条平凡之路,走的人或许记不清每一步的细节,但无数个平凡的脚印叠加起来,便成了能源事业前行的轨迹。当万家灯火因我们的工作而明亮,当机器轰鸣因我们的守护而持续,这条路上的每一份付出,都闪耀着不平凡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