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员网     全国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     |     联系我们
企业文化
 
国家电投企业文化
金元特质文化
行为规范
员工天地
文艺沙龙
书画摄影
您的位置:首页 > 企业文化 > 文艺沙龙 > 正文
“电之源”只为万家灯火
发布时间:2021/10/13 17:33:41

木担坝煤矿 黄祥波

80年代,是一个时代的过渡。80后,见证着一个时代的变迁。80后的我们,乘着着改革开放的春风,随波逐流,享受好政策带来的各种红利,我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会止于前,而是要看于前、行于前,才能继续开创我们更加美好的未来。

记得小时候,家乡没有电灯,在我们这个年龄,在自己的意识里,根本没有电这个概念,更别说电灯、电视等,家里唯一的电器也只有老爸的一支手电筒和一个半导体收音机,在80年代,对一个极度偏远的乡村来说,我老爸算得上是比较前卫的、赶“时髦”的,晚上照明基本上就是油灯和蜡烛,油灯又有好几种,常见煤油灯、马灯、清油灯(菜籽油、桐油等)、蜡烛多数是自己到松树下淘的松油浇筑的。油灯全是是自制的,夜间户外行走能用上手电筒,那绝对是一件很牛x的事情。

家乡通电,是80年代末的事情了,至今还记得当初通电是的情景,老爸和其他乡亲们一样,首先是到自家山林物色电线杆,选择那种比较直且韧性比较好的木材,在“电线杆”的上部做一个倒三角,装上两个瓷瓶,将铝线用人工拉紧,固定,架空电线就算完成了。

第一次见到电灯,特别新奇,搞不通一个玻璃泡,是怎么发光的,村里通知晚上8点通电,以往我们8点都上床睡觉了,但是为了满足好奇心,一直守在玻璃泡子下,等着见证历史性的一刻。晚上准8点,玻璃泡子真的发光了,眼睛盯着玻璃泡子里面那呈“w”形状钨丝,心想,这么小的丝,怎么发出这么强的光,电又是怎么产生的,又是怎么到我们家的,心里面各种好奇。或许就是在此刻开始,探索“电之源”这个愿望就在心里萌芽了。

煤炭是工业之母,也是电力的重要来源——“电之源”。从一块煤炭转变成电,其中有很多的工序,开采——运输——研磨——燃烧——电——千家万户,每一个环节都倾注了许多人的心血。很多人觉得煤矿工人就是在地底下挖煤,每当别人说我们只是“挖煤匠”的时候,我们只是笑笑,殊不知,虽然煤不是电力的主要来源,但是却我们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离不开煤。没有煤,没有煤蒸汽机不会产生高压,没有煤,火电厂就没有电力输出,作为电力的源头,我们苦并快乐着。看着满街的霓虹灯,远眺万家灯火,使用着各种高科技电器,感受电带来的各种便利,我们的内心是愉悦的。对向往的美好生活,我们也一直在路上,不会止于前,而是要看于前、行于前,继续开创我们更加美好的未来。

煤油灯已成为历史,我们使用着更加节能环保的新能源。30年后的今天,我在国家电投集团所属的煤矿上班,虽然和当初对探索“电之源”的初衷相悖,经过多年的工作实践,我明白探索“电之源”,不一定要从事发电行业,我现在从事的职业,才是真正的“电之源”。

责任编辑:临时责任编辑 1 关闭窗口 1 回到顶部
相关文章
我的入营感想 [10-13]
启航新征程 奋进正当时 [10-13]
成方圆,转作风 [10-09]
秋之韵 [10-09]
终点与路途 [09-30]
“好吃”才是人生 [09-30]
我心中的国家电投 [09-30]
阿西里西草原 [09-26]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贵州金元报
《2013足迹》 | 《2014足迹》
版权所有:国家电投集团贵州金元股份有限公司
公司地址:贵州省贵阳市观山湖区金阳北路296号(邮编:550081)
黔ICP备10200931号-1     贵公网安备 52011502000306号
技术支持:贵阳卓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维稳信访工作联系方式
单位:国家电投集团贵州金元股份有限公司
接访部门:办公室
通信地址:贵州省贵阳市观山湖区金阳北路296号
电子邮箱:zengying@jyep.cn
投诉电话:0851-86992728   86992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