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雍电厂 徐国红
清晨,多少人向往的时光,多少人为了起早大口吃下那清新的空气,多少人努力睁开那睡意朦胧的眼睛,只为美丽的景色、空旷的心境。
晨跑的人们在大多数人还在纠结着起床、徘徊在迈出步伐的瞬间已经尽情享受着大自然恩赐的天然氧吧,他们悠闲地跑着,一切都抛在脑后,更多是倾听自己的呼吸声和脚步声,在汗水与坚持中迎接一缕缕霞光透过云层。
霞光是金色的,晒在晨跑人的脸上、晒在大地,仿佛每一个晨跑人都渡上一层金光。
我也情不自禁由衷的向往,为这样能坚持晨跑的人深深的动了情。于是,我也在纠结着起床、徘徊着迈出步伐的瞬间穿上运动衣、下了楼,融入那我为之向往的心境。
迈出脚步,感受跑步带来的益处已经是现在很多职工心之所向,在整个心历路程里,有坚持、有热爱、有感受。
大学里就喜欢运动的我,当时跑步给我感受是:当你坚持不懈、不明所以去做一件事,不在乎成效、不知结局,一如既往的坚持下去,慢慢成为习惯,我想这已经变成了生活的一种信念、一种哪一天不去做了感觉生活里少了什么东西的信念。那时跑步后是不知道目标、不在乎跑的如何,也没有太多的感受,只知道去做就对了,然后习惯了。
上了班,人变懒了,很多时候总会有各种理由及借口阻挡迈出的步伐。近一年来,看到很多厂领导和中层干部都奔逐在运动场上,给我感触很深,领导们事情更忙、繁琐事更多,都能在清晨或傍晚在运行场上看到他们的身影,作为一名年轻90后职工,有什么理由不迈出脚步?有什么理由不向领导干部看齐呢?
“七一”那天的约晨跑,运动场的每个跑道上都有厂里职工,有五点半迈出步伐的,也有六点开始计时,上班前刷朋友圈全是“7.1”公里,迎接庆祝建党100周年特殊的日子,展现纳电职工不同的风貌,我想跑步的意义就在于此吧,更多时候不是我们跑多少公里,是我们坚持下去,强身健体的同时养成自律的好习惯。
这不经让我想到有一次晨跑完回路遇到顾书记说到:“跑步根据自己身体调整姿势、呼吸,一周至少跑三次,周末根据自身情况进行一两次身体的拉链,不要停留在同样公里水平,适当的拉伸身体的极限,探索身体未知的可能性。”顾书记的一席话让我记忆深刻,让原来只跑5公里就停住脚步的我,在后来的晨跑调整姿势、呼吸、节奏快慢、公里数长短等方面加强训练。
有些时候你不知道为什么要去做这些,在奔跑过程中感触出来的东西是记忆犹新,当你不开心的时候,跑一跑,心情便舒畅许多,工作上遇到难题时,跑一跑,在倾听呼吸和心跳声中更能找到真实的自己,对解决问题的方法或许一瞬间就明朗了。
晨跑是一种战胜自我的一种精神,是一种锻炼、是这一种习惯,是一种毅力,是一种坚持,是一种生活方式。
到这里,我想换你已经了解,其实不是30、40分钟的健身要花费的时间和精力让我们动弹不得,而是为达到我们的健身目标需要投入的努力加在一起的总和多得吓人。
跑步这样积累成的微习惯,是基于“微步骤”,那些“小的不可思议的一小步”,比如“换上运动衣” 以及 “下楼”,比如在跑步过程中你突然灵感一来,在工作管理上哪里需要加强、哪些事情需要更合理化,怎样在思路上创新,记录在这样的奔跑过程中的体验很奇妙。
就比如在前几天部门传达厂部会议相关精神的时候,说到纳雍二厂资产出表在年初时,公司下达的任务貌似难上加难,半年过去,经过厂领导和各级领导干部要的努力,再大的困难都会被攻克,这样干事创业、坚持不懈的精神是我们90后职工值得学习和掌握的。在往后的工作上,我也会秉承这样的精神以及晨跑养成的微习惯运用到专业管理上来,不断提升自己综合能力,向干部看齐、向榜样看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