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北电厂 丁威
对话,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一种重要方式之一。一次糟糕的对话,一次愉快的对话,一次有意义的对话,这些对对话不同的修饰词则表明了对话所取得的不同效果,在我们平时的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便衬托出了说话方式的重要性。说话是门艺术,完全没有夸大其辞,要想取得一个好的对话效果,确实需要有一定的“艺术”。
我们普遍采用的对话模式之一是“称呼内容”,这样子是比较笼统、直白的一种表达方式,那如何使其变得让被邀谈人更乐意回答呢?这就体现出说话的艺术了。如果将上述对话模式中的“称呼”变为“尊称”或者“昵称”(视双方关系而定),在“内容”前加上问候语,在“内容”后加上助词,这段话将变得更具有敬意,同时表现出了个人情感,使对方听得舒心,自然便“抱之以李”。
没人愿意听一大堆废话。两个人的对话中,毫无疑问,首先需要明确对话的目的。很明显,对话就是为了解决问题。工作中上下级之间或者同事之间的对话的目的可能是为了对接工作、解决工作上的疑难问题等等;朋友间的对话的目的可能是为了表示问候、请求帮忙等等。所以在每一次对话的开始,我们都要明白是因何而激励我们发起这段“关键对话”。继而,在接下来的对话过程中,则是一系列围绕这次对话目的的交谈,此时则应当通过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出自己的意愿,用确切有力的事实回复对方,使这段话具有明确的目的以及有力的事实支撑,对方将更坚定的认可这件事,这便是书中所提到的使对方感到有安全感,同时,他也将会明白下一步该怎么做,这就使得这段话高效的达到理想目标。
实则对话没有固定模式,我们目前所熟知的只是大家普遍采用的一种交流方式而已。一段高质对话的根本其实就是应该对对方心存敬意,同时提高自我修养,谈吐得体,使得每次对话更具高效性、可纳性与兼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