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北电厂 张崇明
清晨站在4号炉上,看着检修大院空旷的样子,再看看车队煤场的忙碌景象,闭上眼睛,微风拂面,享受着清风带来的一丝丝煤粉气息。视线往1号炉看过去,脑海中浮现的是一片略显萧条的土地上矗立着的两棵大烟囱,彰显着它曾经的辉煌。视线偏移,能看见另外两棵大烟囱的烟气在阳光的照映下影子落在这片土地上,浮动的影子多了几分生机几分俏皮。四棵大烟囱如同四名健硕的士兵屹立不倒,其上刻画着黔电昨日的辉煌以及如今的成就。
它们不仅是整个黔电荣辱兴衰的见证者,也是每个黔电人的指引者。也许在不知不觉间,每个黔电人都已经将之作为一个归属的标志。每当在归途中,眼帘中映入它们的身影时,我的心里都会生出一种安心的感觉,因为那是家的方向。
烟囱的形象早已深入身心,发电人为了让他活着,便全身心投入,十年如一日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日复一日,不辞辛劳。发电人将爱岗敬业四字体现得淋漓尽致,发电人深知他们的命运早和烟囱紧密相连,烟囱依发电人而活,发电人靠烟囱而生。也许有的人会觉得可笑,我一鲜活的人怎可与冰冷的建筑共命运,但是当你细想时,你会发现,难道不是这样吗?对于火力发电人,年复一年坚持的理由就是让那大烟囱有“东西”冒出来!
发电人以为社会创造生存能源而感到自豪,实现自我价值,甘愿历经无数个挑灯夜战的夜晚,只为保证机组的安全稳定运行。犹记得两年前初进班组的实习生活,那时我还不是很理解整个工作情况,直到后来我开始学习系统,开始真正投入到生产现场之后我才切实体会到每一份工作的来之不易。一坐就是六个小时的副操,每日步数都高达两三万步的巡操,还有那居于台后,劳心费神的值长,工作在第一线的人无一不打动了我,每一个人都令我心生敬佩。他们在他人下班时他们开始上班,他人午夜梦回时他们仍在灯火通明的集控室里坚守着,佳节家人团圆时他们仍一人孤身在外坚守着那万家灯火。倒班成为了正常的工作状态,面对身体以及心理的双重考验,仍旧没有人发出一声抱怨。最开始,我也曾疑惑,在这狭缝中寻找新鲜感重复且枯燥的工作岗位上,到底是为什么让大家一直坚持奋斗,从未言弃?直到后来我跟随师傅的步伐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学习中去,直到后来我学懂了第一张系统图,直到后来我第一次弄懂了一个小小的阀门的作用以及对整个系统的影响,直到后来我了解了一个又一个设备,弄懂了一个又一个系统时,我慢慢意识到,能让大家一直不忘初心始终如一的不是任何的外在条件,而是面对冷冰冰的设备时的那颗火热的心,是他们想要征服这些机器的决心,是他们一切尽在掌握中的信心,最重要的还是那份爱岗敬业的社会责任心。
他们是最值得敬佩的人,和大烟囱一样,让人多了一份心安,令人心生敬畏。若干年后,一个初出茅庐的小伙手握对讲机手电筒,肩背厚重的巡检包站在炉子上望着这几根大烟囱在心中感叹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