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北电厂 谢嘉豪
“各位师傅,1号炉突发故障,早上8点准备开展抢修,大家做好充分准备!”深夜12点,班长张小军说道。
步入深冬的这一段时间,黔北电厂4台300MW老机组一直在持续高负荷运行。岁末年尾的保电量任务,每天的缺陷消除工作,对于检修人员来说,必须紧赶着当天加班完成。“任务虽然多、杂、重,但绝不能影响整个发电任务。”锅炉班胡师傅斩钉截铁地说道。
世事往往不尽如人意,而这一次,大家不仅仅要面对突发性机组故障抢修任务,还得顶住无形的新冠病毒的肆虐侵袭……
凌晨一点,夜继而冗长,寂静的令人发指,风穿过竹搭的脚手架跳板,在锅炉尾部区域,传来稀稀碎碎的响声儿,随着阵阵咳嗽声此起彼伏。胡师傅看着设备发生故障的位置,裹了裹衣服,佝偻着腰杆子叫喊着:“等下直接打磨,取出后进行焊接……”眼瞅了瞅手机正准备叫人搭手,可是……

划过班组群的消息,胡师傅长叹一口粗气,听着群消息一个接一个地响起,抢修师傅们报备着身体情况,“39.5度高烧”“嗓子眼疼”“头疼”“王师咳血到今天都还没信儿”……
望着胡师傅缓缓的放下手机,默不作声的负着几十斤钢管,拖拽着从钢材库走出来。可能年纪稍大的缘故,这三步一喘气,步伐尽显得力不从心。嘴里一直念叨着:“让他们多休息休息,我这把老骨头再扛扛没问题……”
炉内的空间总是受限的,管子的参差不齐,作业的施工难度异常艰巨。切割管子、打磨管口去毛刺、反复检查管夹固定处……一道道工序看似简单,细微之处尽显难度。陈师傅持着焊枪,一板一个眼地焊着管子,尽管已经熟练了几十年的动作,在此刻,焊上去的每一个口,却都显得束手束脚。

这是一场无声的“战疫”。炉膛里面微弱的灯光打在墙体上,四周弥漫着淡淡粉尘,晃动的背影时有时无。“陈师傅你多久没回去了?”“半个多月了,回家怕传染给家人”,寥寥几句陈师傅便转过头埋着身子焊管子。现如今陈师傅已年过半百,身体没有那么利索,眼睛已老花了,但他仍奋战在一线……
今夜唯一还留下的,只有焊接的火花散落的滴滴温暖。
往日所踏荆棘之处,依然在磨练里负重成长;选择戎装战沙场,依然在百舸争流中奋楫笃行。今朝绝处逢生之地,依然在攻坚克难中逆风奔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