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北电厂 杨磊
“它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为什么这样,有什么用途,危险点是什么,如何预防?”
这是黔北电厂运行值班员都熟知的一句话,也是周宏的口头禅。
周宏,黔北电厂发电运行部主管(分管汽机及化学专业)、集控运行副主任师。多年来,始终坚守在汽轮机发电一线的他,在国家级、省级、厂级刊物上发表了诸多技术论文,多项汽轮机相关的实用性新型专利以及针对优化汽轮机运行的合理化建议在不同方面提升了汽轮机的安全稳定以及经济效益。先进个人、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汽机技术监督奖……多年的深耕细作使得他获得的荣誉奖项不胜枚举,其中获得次数最多,也最让人为之动容侧目的就是“教育培训先进个人”。分管汽机的十几年来,他紧抓培训,致力于黔北电厂汽机专业的人才培养,大家都尊称他为“周师”,这个师,是老师的师。

解疑答惑,独属于他的恒久坚守
每年机组检修,在检修敲击打磨的混杂声中,总会听到一个有条不紊却又声如洪钟的讲解声,不必上前印证,必然是周宏又趁着机组检修的大好机会带着诸多运行人员在现场教学,这是独属于他的恒久坚守。
汽轮机作为火力发电厂的核心设备,其系统较大,附属设备繁多,相互之间的作用关系更是纷繁复杂,对于汽轮机的学习掌握一直以来都是运行人员的难点,且汽轮机本体在汽缸的保护罩之下,难以窥探其内部各个精细的设备结构和高压蒸汽流通路径,使得对于汽轮机的深入学习变得越发抽象晦涩。
作为主管汽轮机多年的坚守人,他深知其难点痛点,所以每遇机组检修,必然率先领头,不断带领在设备本体知识方面有所欠缺的运行人员到现场学习。其实检修时是专业负责人最为忙碌的阶段,机组的停运、与检修的配合、各类设备升级改造的方案编写等等,都需要耗费大量时间,但周宏的脸上始终带有从容,对着设备本体细致讲解,对蒸汽流程进行梳理的时候,也总是充满耐心,不在意时间的花费,力求将在场人员的所有问题全部解答。“蒸汽从调节级进入,然后......”他用实际行动贯彻着他的口头禅,通过对设备做功的全流程梳理,带领我们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揭开了原本笼罩在罩壳之下的神秘面纱,由此带领出了一代又一代的汽机人。

问及始末,独属于他的良苦用心
在周宏手下考试在黔北电厂是出了名的难,而同样出名的还有口试过程中他说的话比考生说的话更多,这是独属于他的良苦用心。
用略微夸张一些的修辞形容便是,发电部苦周宏久矣。截至目前,能在周宏手下一次性考过汽机专业的人屈指可数,使得诸多员工对于汽机专业望而生畏,然则虽略感困苦,却也无人抱怨,皆是因为都知道周宏并非刻意刁难,实则是汽轮机太过重要,系统纷繁复杂,在平稳运行时并不需要过多操作,然而发生事故时便需要极强的操作水平和极深的理论知识储备,作为汽机当班人员,对于其的掌握程度实是不可糊弄,这是对设备的负责,也是对人员的负责。
而口试时周宏的话多,更是别有用心,他认为考试不是目的,学习东西才更为关键。在考试途中,最令人头疼的问题便是他的口头禅:“它是从哪里来的,要到哪里去,有什么危险点,如何预防?”该题没有任何标准答案,使得考生难以回答。难住考生不是目的,周宏出于对设备和人员的负责态度,总是通过各个考题对考生进行知识储备考察,找到考生知识欠缺的源头,及时查缺补漏,通过此方法发现考生知识遗漏的地方,并解决所有疑惑。同时高频拷问危险点,为考生日后可能遇见的各类事故情况做一个提前谋划,得以保证突发事故发生之时能够平稳有序的处理,更能保证考生在事故处理过程中不会伤及自己。考过不是目的,查缺补漏才是关键所在,强将手下无弱兵,周宏始终秉承这样的信念,才使得多年来黔北电厂汽机专业人才济济,每个人在事故发生时都能独当一面。

每需必达,独属于他的责任担当
不论是突发事故的应急处理,还是各项设备的升级改造,亦或是是机组启停的大型操作,每当需要他的时候,他就在那里,这是独属于他的责任担当。
在他的羽翼下成长起来的汽机人早已能够独当一面,然而每有涉及较大操作,可能导致设备问题的时候,他总是无一例外的站在汽机操作人员的后方,“周师都在这里,有什么好怕的。”他就像是一座高山,让运行人员能够安心操作。汽轮机在日常运行中相较平稳,许多事故问题可能多年当班的人员也未曾碰到过,每每遇到难以处理的问题就容易变成丈二和尚,这时周宏就会搬出他那早已让运行人员听到耳朵起茧的口头禅“你想想这个东西是从哪里来的,它的作用是什么,为什么要这样,要控制到什么范围内......”仅是简单的梳理,便瞬间找出了问题的关键点,化险为夷,他的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的方法,总是能在关键时刻成为点亮迷雾的灯塔。
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这也是周宏历年来所保持的可贵心态。作为在一线坚守多年的“老人”,周宏从不计较得失,毫不在意功绩,每有困难他总是迎难而上,但事情结束后,他总是将功绩推给他人,面对赞扬也总是笑着摆摆手。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周宏多年来深入一线辛苦耕耘,以工人身份,行师长之实,得以桃李成群,他将其多年来对设备系统的知识经验浓缩成溯本求源四个字,口口相传,为黔北电厂的高质量发展不断传递薪火,无愧师者之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