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北电厂 罗映桥
2023年,黔北电厂以“人才培养见效年”为引领,紧扣“高质量发展”主线,通过师带徒蓄能、理论实操赋能、竞赛练兵提能等方式,促进人才培养提质见效,努力培育多样化、梯队式“人才森林”,进一步增强企业内生动力、活力和创造力,为企业发展提供坚强队伍保障。
“师带徒”蓄能
“一个人的专业技术能力再强,但精力必定有限,不可能面面俱到参与每一个生产环节,如何提升一个团队专业技术能力、如何凝聚共识干成事,我作了深度思考”。黔北电厂热机专家张轶如是说。他秉承“独行快、众行远”的工作理念,发挥领军人物的作用,在团队能力培养和凝聚共识上采取很多办法,主动请缨“师带徒”模式带四个骨干人才,在项目疑难攻关、技术改造方面取得实在成效。这是黔北电厂在实施“师带徒”人才培养模式一个缩影,全厂类似的典型案例还有很多:通过业务骨干与新入职人员精准结对子,根据新人岗位、专业、特长等制定传帮带计划,在传帮带过程中动态调整,补齐短板弱项。师傅领着徒弟下车间、进现场、找设备、熟系统,既讲经验技巧,也讲做人做事,以“传”知识、“帮”成长、“带”业务促进新人快速成长。2023年,黔北电厂举行“尊师有礼、明礼求学”拜师礼活动,为29名新入职应届高校毕业生配备导师,帮助新入职人员尽快转变角色、适应岗位、提升能力。

“理论实操”赋能
聚焦人才培养,强化岗位培训,推行“理论实操”培训模式,提升员工岗位履职能力。黔北电厂针对集控运行工作特点,依据全能培训为主线,实行定标准、定等级、定时间、定导师、定数量、定课题的“六定法则”,将全能培训作为党支部“党员精品工程”打造,通过自主建立APP线上答题、线下抽问、专业技术讲课、仿真机演练、阶段性考试及强力绩效考核“六到位”行动项,确保培训工作进度和成效。检修部门在日常培训基础上推行“培训日”活动,自主搭建培训平台,利用“废旧”物资,搭建班组级“继电保护装置校验及维护”平台、低压电机检修平台、DCS控制系统模拟平台等。A修现场摇身一变成为培训课堂,在有针对性的实操训练中实现员工与机组设备“零距离”接触,提升了培训效果。预防锅炉“四管”爆漏、控降煤耗、热工保护逻辑、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泵轴校直……以专家、主任师为主的技术管理专家团队,围绕生产上的具体疑难问题,开展专题培训活动,为实现全厂年度“零非停”目标提供技术支持。开展年轻中层干部授课活动,用多年传承下的“传帮带”精神育好企业的人才之林,推动干部、员工双向培训提升。

“竞赛练兵”提能
以比武练兵为抓手,充分利用技能大比武活动,促进职工技能提升。黔北电厂灵活运用仿真机、生产现场“四个零”劳动竞赛、缺陷消零行动等载体平台,广泛组织开展岗位练兵、仿真模拟、应急预案演练、专业技能竞赛等竞技活动。仅2023年一年便开展了仿真技能竞赛、入厂煤煤质辨识竞赛,持续开展好生产现场“四个零”、无违章班组创建等系列活动,还积极组织职工参加集团公司、省级、市级等各类技能竞赛活动。最终达到以赛促训、以赛促学的目的,进一步提高了各岗位专业人员的理论和实操水平,形成了“晒一晒成果、比一比成绩”的良好比学赶超氛围。

梧高凤必至,花开蝶自来。通过“三能”模式培养方式,黔北电厂在2023年有效激活人才潜力,人才队伍培养硕果累累,带动公司创新创效再上新台阶。其中,在贵州金元2023年度火电集控运行、继电保护值班员调考中均取得了第一名的成绩,1人获得“贵州技术能手”“贵州省五一劳动奖章”称号,1人获得“集团技术能手”称号,全年获得实用新型专利24项,其中2个项目获评全国电力行业设备管理创新成果一等奖、二等奖,1个项目获得中国创新方法大赛全国总决二等奖。全厂31.5%员工取得中级及以上职称。
人才培养没有终点,只有更高点,黔北电厂将继续积极探索人才强企之路,以优秀人力资源的强大动能推动企业持续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