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水分公司 陈伟
在历史的滔滔洪流中,总有一些平凡的身影,用青春、汗水和坚守,镌刻下非凡的时代篇章。1999年,时代的鼓点激昂奏响,一群满怀憧憬与热忱的年轻人,毅然奔赴习水电厂,开启了一段炽热的奋斗征程。
那时的习水电厂,一片荒芜,百废待兴,恰似一张亟待描绘的空白画卷。但这些年轻人,犹如无畏的开拓者,把红军四渡赤水精神融入电厂建设与运营的每一个角落。他们以钢铁般的意志为笔,在黔北高原书写着电力事业的壮丽诗篇:为熟练掌握火电厂生产流程,深夜的厂房里,无论严寒酷暑,运行值班员的手电筒亮光都在锅炉系统、汽机系统、电气系统的管道及线路上仔细游移;千禧年的曙光里,#1机组首次并网,监视屏上跳动的数字,打破了山间的寂静,也点亮了习水县城的霓虹灯火;全能值班员主动学习,开创全能培训先河,一人多能减员增效,他们的专注目光,宛如锅炉里永不熄灭的炉火;机组年利用小时连续8年超8000小时,最高达到8437小时,这不是冰冷的数字,而是习水电厂员工用汽轮机叶片切割时光的见证;2003年“6.25”洪灾致机组全停,14天恢复发电的奇迹背后,是被泥浆糊住的结婚请柬和众多员工连续三天三夜奋战的疲惫身影;2008年抗冰保电,运煤公路中断电煤存量岌岌可危,他们誓言哪怕燃尽最后一滴柴油也要发电,全力支撑黔北末端电网,为老百姓送去温暖与光明,也要扛起国企的社会责任。2015年为贯彻执行国家环保政策,他们仅用7个半月完成四台机组脱硫脱硝技改工程,脚手架上沾满汗水与粉尘的安全带,承载着三代人的牵挂。
习水电厂的员工们始终怀揣着对电力事业无限热忱,日夜坚守在各自的岗位上。他们穿梭于复杂的设备之间,仔细检查每一个零件,精心维护每一台机组,常年奔波在电煤采购路上,为降本增效殚精竭虑,只为确保电力供应的稳定与安全。每一度电,都凝聚着他们辛勤的汗水,每一次设备的稳定运行,都是他们努力的成果。在他们的努力下,习水电厂不仅满足了当地日益增长的用电需求,还为周边地区的工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能源保障,成为了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时光匆匆,如白驹过隙,二十三年转瞬即逝。习水电厂在岁月的磨砺下,逐渐显露出疲态。冷却塔的倒影中,曾经的青丝悄然染上白霜。厂房墙壁布满斑驳痕迹,曾经先进的设备,在科技浪潮中渐渐失去优势,难以满足新时代对电力高效、清洁、智能的需求。2023年,电厂关停指令下达,如同一道休止符,落在集控室泛黄的交接班记录本上。最后一班巡检员走过熟悉的汽机房,手指轻触控制屏的磨痕,仿佛还能听见首台汽轮机冲转试运的声音。习水电厂圆满完成历史使命,像一位功成身退的老友,带着尊严与荣耀,缓缓退场。
在习水电厂落幕的同时,远方的天际线上,新能源的宏伟画卷正徐徐展开。一家家综合智慧能源电厂拔地而起,一座座储能电站相继投入运营,光伏板如蓝色镜面,将阳光转化为电能;风力发电机的巨大叶片随风转动,捕捉自然之力,转化为清洁能源。新能源时代的大幕全面拉开,为电力行业注入全新活力与希望。
当年意气风发的习水电厂员工,如今已步入中年,岁月在他们脸上刻下深深的痕迹,但眼中的光芒从未黯淡。他们被分流安置到贵州金元旗下电厂及新能源公司后,迅速融入新岗位,凭借熟练技术和丰富经验,为新的电力生产贡献力量。他们忙碌而坚定的身影,诉说着一代电力人对光明事业的执着与坚守。
站在新岗位上,见证新能源蓬勃发展的景象,曾经在习水电厂奋斗过的员工们,心中满是感慨,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这笑容里,有对往昔奋斗岁月的无悔与自豪,那是他们用青春和汗水铸就的辉煌;有对新时代变革的积极接纳,他们明白时代不断前进,唯有与时俱进才能跟上步伐;更有对电力事业未来的美好期许,他们深知,曾经点燃的光明火种,已在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在新能源的滋养下,必将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照亮更广阔的天地。
他们,是赤水河畔的光明史诗,用一生的坚守诠释责任与担当,见证电力事业的兴衰变迁,守护人类对光明与温暖的永恒追求。在未来,他们的故事将持续传颂,激励一代又一代电力人,在追求光明的道路上勇往直前,续写电力事业的辉煌新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