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西电厂 邹显未
火电厂汽机系统,堪称电厂的“心脏”,其稳定运行直接关系到整个电厂的发电效率和安全。而我,在火电厂汽机专业深耕二十余年,在这片领域里,坚守初心,以匠心诠释责任,用行动书写担当。
刚接触汽机专业时,面对复杂的设备和密密麻麻的管道,我既兴奋又紧张。兴奋的是开启了一扇充满挑战与机遇的大门,紧张的是深知责任重大。为了尽快熟悉设备,我拿着图纸,穿梭在汽机房的各个角落,从庞大的汽轮机本体,到细小的阀门管件,逐一对照、反复研究。每一条管线的走向、每一个阀门的作用,都深深印刻在我的脑海里。
在多年的工作实践中,我遇到过无数次难题。记得有一次,汽轮机出现异常振动,轴承振动也不稳定。这一故障如同一颗定时炸弹,随时可能引发严重事故。我和团队成员迅速投入到紧张的排查工作中。我们从设备的运行参数入手,仔细分析每一个数据的变化;又对设备进行全面检查,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存在问题的部位。经过连续十几个小时的奋战,终于找到了问题的根源——转子的叶片出现了轻微磨损。我们立即果断停机检查,确认后组织人员争分夺秒地进行修复。当汽轮机再次平稳运行,发出有节奏的轰鸣声时,我和同事们疲惫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同时,我作为工匠工作室的带头人,我深知传承的重要性。培养更多优秀的汽机运行人才,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工作室成立以来,我积极组织开展技术培训和交流活动。我会将自己多年积累的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年轻的同事们,从设备的操作技巧,到故障的诊断与处理,每一个环节都耐心指导。同时,我鼓励他们勇于创新,敢于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见解。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工作室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题,取得了多项技术创新成果。这些成果不仅应用于实际生产中,提高了电厂的运行效率和经济效益,也为我们团队赢得了荣誉。
“工匠精神”,于我而言,不仅仅是对技术的精益求精,更是一种对工作的执着和热爱,一种对责任的坚守。我见证了无数个日夜交替,陪伴着汽机的轰鸣度过了一个又一个春夏秋冬。每一次设备的稳定运行,每一度电的安全输送,都凝聚着我们全体人员的心血和汗水。
展望未来,随着能源行业的不断发展和变革,火电领域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我将继续带领我的团队,秉持工匠精神,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和创新能力。在黔西这片土地上,用我们的匠心和热血,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