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链公司 杨建花
从起点到远方,总会有很多故事让人动容,促人成长。
一条路,无论谁告诉你怎么走?路上有什么?只有亲自去走了,才知道这条路通向哪里、是否崎岖、风景如何;一件事,无论谁告诉你怎么做?有什么困难?只有亲自去做了,才知道来龙去脉、意义为何。
一位引路人,一件引导事,足以让我们成长成熟。
第一口西红柿
外曾祖母是陪伴我成长且与我比较亲密的为数不多的老人。30年代出生的她,生活经历让人非常同情。十二岁就到外曾祖父家当童养媳,十五六岁就结婚生子,先后生了很多孩子都没有养活……半夜三更用猪食锅煮花生、挣公分。外曾祖母讲述的故事总是让我们觉得不可思议,她经历的,都是后来我在历史书上学到的。虽然苦过、痛过、饿过……外曾祖母的心态却很好。
小时候,因全程参与西红柿种植过程,成熟后的西红柿总是让我望而却步,也从未尝试过。一次午后,外曾祖母用她皱巴巴的手捧着一个鲜红的西红柿凑到我面前,执意让我吃一口,拗不过她,我便闭着眼睛咬了一大口。没想到,这一口,让我放下了成见。“你要尝试一下,才能知道好不好吃,不好吃下次不吃就可以,但你不吃永远不知道它的美味和营养。”外曾祖母这句话始终让我记忆犹新,仿佛就在耳边。
是她用自己的人生经历和一个简单的西红柿告诉我,放下成见、敢于尝试、不怕困难,才会遇到更美好的事物。
第一次蒸“包谷饭”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虽是一句民间俗语,却不失真,作为家中长女,我经历了很多90后年轻人未经历过的故事,比如将打磨筛选后的玉米面做熟就是我第一次做饭遇到的挑战。将玉米面倒在大盘子内,摊开加适量冷水搅拌后倒入蒸锅中,待玉米面变色变多后,倒出继续加适量水把饭团搅散,然后接着盛在蒸锅内继续蒸至熟透,整个过程不但繁琐,还需要掌握水量、火候,玉米面由生到熟的过程非常不容易。照着大人们的样子,我也有模有样的操作并成功将玉米面蒸成了熟饭。
因小时候条件有限,蒸玉米面和吃玉米面成为常态,是我最不情愿做的事情,但它却给我提供营养,让我能够健康成长,甚至掌握一门生存技能。玉米到玉米面再被盛上饭桌成为主食,对它和我来说都不容易,细细的面躺在我小小的手中,告诉我学会适应、珍惜当下,才能行稳致远。
第一次煮荷包蛋
2024年10月,是我遭遇的最灰暗的一个月,一场车祸,带走了小侄儿的生命,也带走了一家人现有的幸福,更带走了母亲的精神支柱。作为家里面的老大,母亲住院安排、事故处理谈判、家人情绪安抚等重任压在了我的身上。
母亲住院期间,每天清晨起来煮荷包蛋成为我必做的一件事。开始的几天,将沸水中的鸡蛋聚拢成为荷包样子非常困难,每次基本都是煮一锅蛋花汤给母亲。后面在母亲的指导下,经过多次实践,我终于成功。一碗成功的荷包蛋,需要在水开后将火调小,然后加入白糖垫底,再轻轻打入鸡蛋,小火煮即可成型,拂去表面的泡沫,按照口味适时盛出……一直都是张口要求母亲煮荷包蛋给自己吃,从来没有想过,做成一个荷包蛋竟有如此多的步骤和讲究。
经过两个月的调理,母亲的身体逐渐好转,悲伤在时间的冲刷下也淡漠了许多,就像水煮荷包蛋一样,只有经历过大火的烧烤和小火的炖煮,才能形成完整坚强的保护膜。
很多时候,磨难带来的不是打击,而是一种激励,是一份经验,更是一股力量。回顾过去,不是为了抱怨,而是借助曾经勇敢向前的那股力量,告诫今天的自己:幸福生活都是奋斗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