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西电厂 余大海
二十年前,我怀揣着炽热的憧憬踏入黔西电厂,自此,与焊接工作结下了一生的不解之缘。彼时,初入厂房,望着林立的设备和前辈们行云流水般的操作,一颗梦想的种子在心底悄然种下,我立志要在这个领域闯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
初涉焊接领域,复杂繁琐的工艺和严苛的质量标准,都让我倍感压力。但我深知,只要坚守信念,任何艰难险阻都能被克服。白天,我紧紧跟随着师傅们在现场实操,不放过任何一个学习的细节;夜晚,我沉浸在专业书籍的海洋里,如饥似渴地汲取理论知识,用知识武装自己。每完成一项焊接任务,无论成果优劣,我都会进行细致入微的总结反思,操作手法是否还能更加精细?参数设置是否还有优化的空间?这些宝贵的经验,都成为我成长道路上的坚实基石。
日常训练中,我始终以最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下班后,焊接培训房成为我的专属战场,我反复练习各种焊接手法,力求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手臂因长时间的操作而酸痛难忍,我稍作休息便继续坚持;眼睛被弧光刺痛,泪水模糊了视线,我缓一缓后又毅然拿起焊枪。我明白,只有经历千锤百炼,技术才能日臻精湛。
在长期的焊接实践过程中,我对安全的重要性有了极为深刻的体悟。焊接工作潜藏着诸多安全风险,稍有疏忽,便可能引发事故。每次开工前,我都会仔细地检查焊接面罩,确保镜片完好无损,能够有效阻挡弧光。因为弧光中的紫外线和红外线对眼睛的伤害极大,一旦被灼伤,那种钻心的刺痛令人难以忍受,严重时甚至可能导致视力永久性损伤。对于焊接手套的选择,我也格外谨慎,必须具备优良的防火、绝缘性能,且尺寸要恰到好处,既能保证操作的灵活性,又能全方位保护手部,防止被烫伤或触电。在引弧前,我会认真检查焊接设备的接地是否可靠,这是预防触电事故的关键环节。一旦接地出现问题,设备漏电,后果将不堪设想。焊接时,我会将周围的易燃物彻底清理干净,这一点绝不能有丝毫马虎。
机会总是垂青于有准备的人,各类焊接技能竞赛为我提供了检验自身实力的舞台。从县级竞赛起步,我一路过关斩将,奋勇拼搏。站在赛场上,我告诉自己要保持冷静,将平时训练的水平完美展现出来。幸运的是,多年的努力终于得到了回报,我在县级、市级、省级、集团公司乃至电力行业竞赛中屡获佳绩。每一次站上领奖台,心中都感慨万千,那是对我多年辛勤付出的最好肯定。
这二十年,我在闪耀的焊花中不断成长,也亲眼见证了黔西电厂的发展变迁。未来,我仍将坚定不移地坚守在焊接岗位上,紧握手中的焊枪,为火力发电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也为焊接技术的传承倾尽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