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北电厂 赵青方
晨雾还未褪去黛色,集控室仪表盘已亮起星群般的指示灯,大屏幕上各种趋势图不断蜿蜒,指示着参数调整的方向,锅炉和汽机副值仍抖擞着精神,注视着眼前的几台电脑,精细化地调整着各种参数,维持着机组的安全稳定运行。这是智慧与机械的古老对话,是化学能向人间输送光明的转化仪式。纵横交错的管道如同青铜编钟,在蒸汽的撞击中奏响工业时代的晨曲。那些穿梭在车间忙碌的深蓝色反光服,或在用智慧调节设备的正常,或在开启或者关闭阀门,每一个忙碌的身影,都在将每一卡热能编织进千家万户的灯火。晨光穿过冷却塔的薄雾,在钢铁构架上折射出七色光谱,恍若为这座转化能量的圣殿披上流动的霓裳。
在锅炉跳动的火焰里,看得见远古燧人氏钻木的火星;在汽轮机的轰鸣声中,听得见无数科研工作者的智慧。当值班员用听针捕捉设备的心跳,当化验员透过显微镜观测水质的星空,他们延续的是人类驾驭自然能量的史诗。某个暴雨夜,热机检修班的检修师傅冒着接力抢修,裤脚浸透雨水,但让城市霓虹始终明亮——这何尝不是新时代的夸父逐日?他们的头盔上灯光刺破雨幕,如同普罗米修斯传递的火种,划出光的轨迹。泥浆中深陷的劳保鞋,工具箱里磨亮的扳手,都是写给光阴的散文诗。
我们不是简单的能量搬运工,而是将地质年轮转化为文明脉搏的炼金术士。锅炉、汽机和电气表纸上抄写那整齐而又变化着的数据,DCS系统上跳跃的曲线,仿佛都在讲述着:每度电都是山河与匠心的结晶。集控室大屏幕的曲线图是另一种山水长卷。负荷高峰时的陡峭攀升,是城市苏醒的脉搏;夜间的平缓波段,是万家灯火的呼吸。我们一群年轻的值班员在仿真机系统上熟悉各种操作,在经验丰富的老师傅指导下,模拟着现实监盘遇到的各种突发情况和事故,学习处理事故的能力,提升自身技能水平。指尖划过的轨迹,恰似诸葛孔明在沙盘上排兵布阵,指点江山运筹帷幄。
冷却塔的升压站里,电流正进行着化学能与光能的接力赛。绝缘子串上凝结的晨露折射朝阳,将500kV的杆塔装点成缀满水晶的冠冕。当暮色浸染不远处的山脉,小城镇的灯火渐次亮起,那蜿蜒的光带恰似银河坠落人间,而我们,正是托起这条星河的无名星座。
在设备轰鸣的车间,经常能看到老师傅带着徒弟去车间找系统找设备,大到每一个系统,小到每一根管道、每一个阀门,老师傅不厌其烦地耐心讲解,徒弟聚精会神地学习着,手中的笔也在记录本上记录下那智慧与经验的累累硕果,那一刻,传承在那一瞬间具象化了。
暮色中的冷却塔将最后一缕蒸汽绘成水墨,即将上中班值班员正踩着光的韵脚走向岗位。我们知道,在目力难及的远方,自己守护的光正在手术室无影灯下编织生命网络,在实验室的粒子对撞机里探寻宇宙本源,在千里之外的书桌前点亮求知的眼眸。这是属于电力人的浪漫史诗:我们用钢铁奏鸣曲回应远古的钻木声,以数据流续写夸父的传说,当黎明再次降临,集控室的大屏幕将继续闪亮,平凡的我们仍从事着那重复的工作,继续着我们那发光的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