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新能源公司 刘玥
作为一名刚接手人力资源工作一年的主管,我最初对这份工作的理解,还停留在“按时发工资”“做好考勤”这些基础事务上。直到我翻开《人力资源管理导论》和《绩效使能:超越OKR》这两本书,才真正意识到,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不是“管人”,而是“成就人”。
刚开始,我的工作重心主要在薪酬核算上,确保每个月的工资准时无误地发放。但书中提到的一个观点让我深受触动:“薪酬不是成本,而是投资。”如果仅仅把薪酬当作固定支出,那员工也只是“领工资的人”;但如果把它看作对人才的激励和认可,薪酬体系就能成为驱动组织发展的杠杆。
于是,我开始思考:我们的薪酬结构是否真的体现了员工的价值?是否能让高绩效者感受到回报?后来,我们优化了绩效奖金分配机制,让那些真正能干活、干成活的员工获得更合理的回报。
人才培养曾是我最头疼的部分。最初,我按照传统模式,排好培训计划,责任部门组织培训,但发现员工参与度不高,培训效果也不明显。《绩效使能》里提到,人才培养的关键不是“教什么”,而是“员工需要什么”。
过去,我们的绩效考核主要依赖KPI,员工常常为了完成数字而疲于奔命,甚至出现“为了KPI而KPI”的现象。《绩效使能》让我认识到,OKR(目标与关键成果法)的核心不是控制,而是激发。起初我质疑:“这不就是换了个名字的KPI吗?”但是书中给我了答案,好的绩效管理不是束缚,而是释放人的潜能。
这一年的学习和实践,让我的思想从“事务型HR”逐渐向“战略型HR”转变。我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人力资源管理的终极目标,是让每个员工都能在组织中找到自己的价值,同时推动企业持续发展。
未来,我希望能在人才梯队建设、企业文化塑造等方面深入探索,人资不仅是“发工资、办入职”的部门,而是真正成为企业发展的“人才引擎”。正如书中所说:“管理的最高境界,是让平凡的人做出不平凡的事。”希望我,可以走在这条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