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北电厂 陈体淦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近日,大家都可能收到了一则短信。徐淙祥同志被授予“时代楷模”称号,就是这样一位耕耘者,用自己半个多世纪的时光,在黄淮平原的土地上书写了属于自己的篇章他就是被称为大地的守护者—“麦王”徐淙祥。他的亲历躬行不仅为我们作出了榜样,更为国家作出了巨大贡献。
脚不沾泥,不知民之苦;徐淙祥同志怀抱赤子之心毅然弃师从农,用自己的一生扎根农村,只为乡亲们都能吃饱饭。他不仅自己种粮,还带动儿孙一起种粮,一家祖孙三代都成为种粮的“接力军”,好比现代的愚公移山。
他把科技与农业相结合,勇于创新,坚持科学种粮,钻研农业书籍,潜心学习栽培技术,提高肥料利用率,培育出许多高产量种子,使农作物产量大幅提升。在干旱气象情况下,他种植的“烟农1212”高产田块达到每亩820.5公斤。他结合自己多年的实践经验,将小麦、玉米、大豆绿色优质高产栽培技术,以通俗易懂的谚语形式汇编成册并制成挂图免费发放给村民,带着大家不断提高粮食产量、改善粮食品质共同守护国家粮食安全。真正地做到了“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他一生致力于研究如何增加粮食产量,是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时代农民典范,是农村专业人才、实用人才的优秀代表。他把一腔热血奉献在这片土地上,切实让我们看到只有扎根泥土,用脚步丈量土地,我们的“饭碗”才能装得满、端的牢。他对记者说:“种地啊得有个诚实的态度,人不哄地皮,地不哄肚皮;种地啊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成功的,任何事情认真去做都不难。就是在干中学,在学中干,得持之以恒。”就是这样的一个人,深切地爱着这片土地,他不光自己热爱还激励引导年轻一代积极投身于“三农”,为当地乡村全面振兴注入新的活力与动力。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国以食为安;人手中有粮,皆心中不慌。徐淙祥,这位朴实的农民,用自己一生的坚守与奉献,在黄淮大地上播撒下希望的种子,深刻诠释了一位农民对土地的热爱、对粮食安全的坚守,他是大地的守护者,更是农业现代化征程中的时代楷模。他如同广袤田野上的希望灯塔,照亮了乡村振兴的前行之路。他是广大农民的榜样,也是大家心中的“定海神针”。它是时代楷模,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他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我们年轻一代更应该秉承楷模精神,做到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以实干专精为立足点,发扬出我们的工匠检修精神,书写检修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