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员网     全国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     |     联系我们
企业文化
 
“和”文化
金元特质文化
行为规范
员工天地
文艺沙龙
书画摄影
您的位置:首页 > 企业文化 > 文艺沙龙 > 正文
黔之味,邕风里
发布时间:2025/8/15 16:10:58

广西新能源公司 谭西紫

南宁的梅雨季总带着黏腻的湿热,傍晚下班路过东盟商务区的夜市,霓虹灯下突然撞见“贵州酸汤鱼”的招牌。玻璃橱窗里翻滚的红汤泛着油光,木姜子的香气像枚生锈的钥匙,咔嗒一声撬开了记忆的锁。

一年前在南宁的第一顿外卖,我对着黄焖鸡米饭里漂浮的姜片发愣。那时才懂,所谓家乡味从来不是简单的味觉记忆——是凌晨五点的遵义街头,裹着白霜的糯米饭团在竹簸箕里冒热气,折耳根碎与脆哨在瓷碗里碰撞出的腥鲜;是上学路上背着书包的我攥着塑料袋,里头的辣子鸡面裹着红油,鸡块焦香,面条吸饱汤汁,辣子的辛香混着鸡油的醇厚直钻鼻腔。
南宁市内的贵州菜馆总排着长队,年轻人们举着手机拍摄糟辣椒炒肉,弹幕里刷满“贵州美食真的封神”。我隔着玻璃看厨师颠勺,铁锅与铁铲碰撞的脆响里,少了母亲炒胡辣椒时故意多焖的那三十秒焦香。有次忍不住进去点了肠旺面,红油鲜亮得像假的,血旺切得太薄,咬下去没有老家巷子里那种绵密的弹牙。
湖南同事说“贵州菜不就是辣得直跳脚”,我忽然想起出行那天母亲塞进行李箱的油辣椒。玻璃罐里的糍粑辣椒裹着白芝麻,是她用柴火灶翻炒了整整一下午的成果。在南宁宿舍的深夜,我总用它拌阳春面,面条吸饱了红油,辣劲从舌尖窜到天灵盖,眼泪混着热气滚下来时,倒比视频里母亲的皱纹更清晰。
南宁的米粉摊总问“加不加酸笋”,我却总想起花溪牛肉粉的酸莲花白。酸汤鱼端上桌时,邻桌的姑娘嫌木姜子味像“肥皂水”,我默默往碗里多加了两勺蘸水——折耳根、糊辣椒、腐乳调成的酱,是上一辈传下来的配方。辣意漫上来时,邕江的风从纱窗钻进来,恍惚间竟带着湘江河畔的槐花香。
原来那些吃不腻的味道,早把故乡的山水腌进了骨头里。就像此刻手机里弹出贵州酸汤鱼入选非遗的新闻,骄傲感刚冒头,喉咙就先一步泛起了熟悉的酸辣。这或许就是乡愁最温柔的模样:它藏在每一口惦记的滋味里,在异乡的烟火中,悄悄替我们守着来时的路。
责任编辑:临时责任编辑 1 关闭窗口 1 回到顶部
相关文章
从点滴做起 走进低碳生活 [08-14]
故乡旧影 岁月回声 [08-14]
珠水流歌 [08-13]
让船载着初心,在安澜中致远 [08-12]
我的蜕变与成长 [08-12]
夏蝉的“叩门” [08-12]
立秋的思念 [08-12]
纸鸢飞处 恒心绽放 [08-11]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贵州金元报
《2013足迹》 | 《2014足迹》
版权所有:国家电投集团贵州金元股份有限公司
公司地址:贵州省贵阳市观山湖区金阳北路296号(邮编:550081)
黔ICP备10200931号-1     贵公网安备 52011502000306号
技术支持:贵阳卓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维稳信访工作联系方式
单位:国家电投集团贵州金元股份有限公司
接访部门:办公室
通信地址:贵州省贵阳市观山湖区金阳北路296号
电子邮箱:zengying@jyep.cn
投诉电话:0851-86992728   86992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