鸭溪运营 王文武
初入职场,就像是一艘小船,悄然驶离了校园的宁静港湾,驶向了名为“社会”的广袤海洋。从一名青涩的学生转变为电力企业的一员,这段时间的经历,宛如潮水般不断拍打着我的心灵,让我收获了无数感悟,也对火电这一特殊领域有了更为透彻的理解。
回首往昔,在校园里,我怀揣着对知识的渴望和对未来的憧憬,沉浸于书本与课堂之中。那时的我,自由自在地探索着知识的奥秘,生活的节奏相对缓慢而单一,学习是唯一的主旋律。然而,步入火电厂,成为一名工人,我深刻地体会到了身份转变所带来的冲击与挑战。
在校园里,我只要专注于学习专业知识,按时完成作业、参加考试,就能取得不错的成绩,获得老师和同学的认可。但在这里,理论知识只是基础,关键在于如何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解决各种复杂多变的问题。在学校,我的世界充满了理想化的设想和抽象的概念,而火电厂则是一个交织着现实挑战与实干气息的实践舞台。
听着厂区的轰隆声,我开始明白责任感的真正含义。在校园里,我的失误可能只会影响到自己的成绩,但在这里,一个小小的疏忽都可能引发严重的后果。每一次对设备的巡检、每一个操作流程的执行,都与整个电厂的安全稳定运行紧密相连,与千家万户的光明和温暖息息相关。
初次踏入厂区,映入眼帘的是错综复杂的管道、高耸入云的烟囱和巨大的发电机组。这些庞大的设备,犹如钢铁巨兽,日夜不停地运转,为社会输送着源源不断的电力。在这个充满机械轰鸣声的环境中,我看到了火电作为传统能源企业的雄伟与壮丽,也感受到了它在能源转型浪潮中的压力与担当。
火电厂,曾经是我国电力工业的主力军,为我国的经济腾飞和社会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它就像是一位历经沧桑的老人,见证了我国工业的崛起和变迁。但随着新能源的快速发展,火电厂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和质疑。
有人认为,在“双碳”目标的背景下,火电作为传统的化石能源发电企业,终将被历史淘汰。然而,我却看到了它在能源转型中的独特价值和不可替代的作用。火电厂具有稳定可靠的发电能力,它可以在新能源发电不稳定时,迅速补充电力缺口,保障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它还拥有完善的基础设施和丰富的运行管理经验,这些都可以为新能源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和借鉴。
同时,我也看到了火电行业在积极探索自身的转型升级之路。许多火电厂开始加大节能减排力度,采用先进的环保技术,降低煤炭消耗和污染物排放。它们也在尝试与新能源企业合作,打造多能互补的综合能源系统,实现传统能源与新能源的协同发展。
入职火电厂,我深刻地认识到,无论行业如何发展,只有不断地学习和进步,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火电厂是一个知识密集型企业,涉及到热力学、物理学、化学、机械工程等多个学科领域的知识。在这里,我意识到自己的知识储备还远远不够,需要不断地向身边的前辈请教,向实践学习,才能更好地掌握工作技能,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在火电厂的工作中,经常会遇到各种技术难题和突发故障。有时候,为了查找一个设备故障的原因,需要花费数小时甚至数天的时间。在这个过程中,前辈们冷静分析问题,耐心寻找解决方案,不放弃、不退缩,我将学习前辈们在困难面前保持坚韧不拔的精神。
在火电厂,我感受到了团队协作的重要性。电力生产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各个部门、各个岗位的紧密配合。从燃料的采购与运输,到设备的运行与维护,再到电力的输送与销售,每一个环节都环环相扣。在这里,我明白了只有大家齐心协力,才能确保电厂的正常运转。
从学生到工人,从校园到职场,这一转变不仅改变了我的身份,也改变了我对世界的认知和对生活的态度。火电厂,这个充满活力与挑战的地方,让我在短短的时间里迅速成长,我为自己能够成为其中的一份子而感到自豪,也对未来充满了信心和期待。我相信,在这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时代,只要我们坚守初心,努力奋斗,火电也将在能源转型的道路上绽放新的光彩,而我也将在这个过程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