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园电厂 罗潇远
午后的阳光,穿过焊接培训室的窗棂,在地面投下斑驳的影子。作为一名刚参加贵州金元入职培训并加入“花火小组”学习焊接技术的新员工,一周的时光像焊条与焊件接触瞬间迸出的火花,短暂却在记忆里留下鲜明印记。“焊接可不能只靠蛮劲,手腕的稳、眼神的准,还有对电流、电压的感知,都得慢慢找感觉。”第一次拿起焊枪时,指导师傅的话在我耳边响起。我握着焊枪,手却止不住有些颤抖,焊条与钢板刚一接触,不是焊点过大,就是出现了难看的咬边。看着师傅轻松焊出的光滑、均匀的焊缝,再瞧瞧自己的“作品”,心里满是挫败。
第二天我提前到了培训室,反复练习握枪的姿势,感受手腕发力的分寸。当焊条再次与钢板接触,我努力稳住呼吸,盯着熔池,慢慢移动焊枪。这次焊点虽然依旧不算完美,但总算有了点样子,旁边的小组成员凑过来,笑着说:“有进步啊,这焊道看着顺多了。”那一刻,心里像是被什么东西点亮了,就像焊花绽放时的光亮。往后几天,从平焊到立焊,难度逐渐增加。立焊时,熔池的铁水总像不听话的孩子,一个没注意就往下流,焊缝要么堆得过高,要么宽窄不一致。我便在休息时,找师傅要了些废弃的钢板,一遍遍地练。有时候练得入了神,焊花溅到工作服上,留下一个个小烫痕,也浑然不觉。
一周下来,当我再次拿起焊枪,面对焊件时,不再是最初的慌乱无措。看着自己焊出的、愈发平整的焊缝,听着师傅一句“有点模样了”的肯定,心里满是踏实。这一周的“花火小组”学习,没有课堂的正襟危坐,却让我真切触摸到焊接的门道;没有系统的理论考试,却让我对“手艺”二字有了更深的体会。每一次焊花的闪烁,每一次焊缝的成型,都是成长的注脚。我知道,这小小的焊枪,连接的不只是金属部件,更是我从职场新人,向着能“守护机组安全运行”的电力人迈进的脚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