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北电厂 赵鸿
上周末回遵义休息,在凤凰山上骑自行车在要到达凤凰楼时看到一个背影,自己惊了一下,这不是父亲的背影吗!我心里还有些埋怨父亲怎么到遵义来也不提前讲一声,想着想着自行车已骑着超了过去,回头一看,不是父亲,但这个背影简直太像了。我又向前骑但一直在思考,我想给那位大叔讲一下照照他的背影,好把照片发到我们家的微信群,让家人们看看像不像父亲的背影,但细想还是算了,不好惊动大叔。我停下自行车,装着若无其事的样子,等大叔超过了我,我赶紧拿出手机像做贼似的慌忙拍了两张背影照片,把照片发到家人微信群,家人们都有同感,简直太像了!
其实我心里也很清楚,这个背影不是父亲现在的背影,而是父亲五年前的背影,如今父亲的头发已变得稀少,背已显得有些许的不直。两个背影在脑海中一对比,我心里更多的是心酸!
父母在哪里家就在哪里!母亲去年因病离开了我们,自从母亲离开我们后,总觉得家有些残缺。母亲前些年还半开玩笑说我回家的次数远比不了我的妹夫,当时我还很认真的回答说妹妹和她住在一起,肯定妹夫回家的次数比我多,因为媳妇在哪里家也在哪里,我妹夫是这样,我自从成家以后也是这样的,所以母亲拿我和妹夫比。但现在细细想来,母亲并不是真正拿我和妹夫比较,也不是对我唠叨或埋怨,而是想看到自己的孩子。母亲的离去我除了伤心外,更多的是自责,自责自己对父母的陪伴太少,其实并不是因为工作忙或其他原因抽不开身,而是自己想到回家的次数太少。
自从母亲离开我们后,我回家的次数相对多了一些,父亲时不时还说没必要经常回来,他身体好得很,我只是笑着什么也不说。每次回家父亲问我们要吃些什么菜,他每次都会整一大桌丰盛的饭菜,我能看出父亲也很想大家常回去!天下做父母的都是这样的!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此话告诫我们,行孝道要及时,要趁着父母还健在的时候,而不要等到父母离去时才悔恨!父母在,此生尚有来路,双亲故,余生只剩归途。
父母越上年纪越需要陪伴,别让常回家看看只挂在嘴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