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北电厂 张鉴
序
对火电人来说,我们都习惯把锅炉发电用的煤称为机组的“口粮”,而把煤从存煤场地输送进入锅炉的输煤系统,就是火电厂当之无愧的“粮道”——运送机组口粮的主要通道。输煤系统一旦发生故障,就会让锅炉面临缺“粮”停机的风险,每一次输煤系统的抢修工作,对保证机组的安全稳定运行都无异于一场争分夺秒的战斗。对黔北电厂这样一个快20年“高龄”的老厂来说,战“粮道”,也成了检修、运行和相关专业管理部门日常工作的一部分。
缺陷
11月17日,5点25时!
冬日的夜晚,汽温一如既往的低,凌晨时分正是寒冷最为活跃的时间。输煤现场值班人员的一个电话,将带着一身疲惫正在熟睡中的发电部输煤专责陶引华惊醒。同时,燃料与脱硫检修班的赵运强接到输煤程控通知:“2号a皮带跑偏严重,尾部受煤槽撒煤严重,2号a皮带失备停运!”
2号a皮带处于输煤系统的咽喉部位,该皮带一方面可以把卸煤沟的煤通过后面的皮带输送到原煤仓提供给锅炉燃烧用,另外一方面,也可以把卸煤沟的煤经8号皮带送入煤场存放。2号a皮带失备,不但会造成整个输煤系统向锅炉原煤仓上煤的能力减半,还会导致1、2号皮带无法向3、4号煤场存煤,影响燃料煤车的卸煤速度,对每日的收煤工作造成极大影响。
“对2号b皮带做好检查监视,注意其他几条皮带的运行状况,尽可能维持煤仓在高煤位……”
“立即通知检修人员到现场检查处理……”
熟睡中惊醒过来的陶引华,从朦胧的状态逐渐清醒,立即对输煤值班人员发出了一系列的指令,边穿衣服准备赶往现场的同时,又立即将这一情况通报给了其他相关人员……
缺陷就是命令,就在绝大部分人还在沉睡的时候,燃料与脱硫检修班的赵运强也和陶引华一样,从睡梦中醒来,顶着冬夜的寒风赶往输煤系统2号b皮带处……
诊断
清晨的2号a皮带处,与电厂其他区域比起来,少了一分冬日清晨的冷清,多了一分输煤区域特有的沉闷。
空气中那因输煤皮带运行扬起的粉尘,包围着狭窄的地下空间里的一切人和物,令这一片区域的照明灯,也显得更加的朦胧与昏暗,伴随着皮带运行的隆隆声,不知不觉间令人变得心浮气躁……
几束强光电筒特有的光柱,在满是粉尘的狭小的空间里晃耀着,打破了空气中粉尘与噪音制造的沉闷氛围,明亮的光柱似远方的明灯令人莫名心安。
“一个托辊老化磨损掉落,造成皮带跑偏……”
“尾部受煤槽护板磨损严重,脱离正常位置……”
朦胧的身影时而围着皮带头部认真检查着、交流着,时而爬到满是灰尘的地面用手电照着皮带底部认真查看,时而站起身子确认受煤槽的情况。
“马上回班上组织人手抢修吧,尽量不影响早上的上煤和转煤……”
抢修
造成问题的原因找到了,剩下的就是如何解决问题!
目标只有一个:不让因皮带检修,影响机组的正常发电,影响燃料购进电煤。
从缺陷发生的那一刻,从电话拔出的那一刻,可敬的燃料与脱硫检修班的师傅们就进入了上班的姿态,黔电人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奉献的精神在这一刻体现得如此淋漓尽致……
劳动者的身影是最为完美可敬的,哪怕那一身的粉尘,将工作服原本的颜色全部掩盖!
一切都是那么的忙碌,一切又都显得那样的有条不紊!围绕着如何用最短的时间,安全可靠地把2号a皮带抢修好,燃料与脱硫检修班的同事们,在赵运强的带领下,克服工作环境狭窄、施工难度大等一系列困难,争分夺秒地解决着一个又一个问题……
更换皮带下面的托辊时,那狭窄的空间令人望而却步,爬到满是粉尘的地面上,探出身子,经过多次不懈的努力,终于将新的托辊更换到位……
长长的受煤槽护板,需要几人合作才能取下,在无数汗水的浇灌下,劳动的果实总算慢慢成熟……
随着最后一颗螺丝拧到位,在燃料与脱硫检修班的努力下,在输煤运行人员的全力配合下,从发现缺陷到处理好,经过了约5个小时的奋战,“生病”的2号a皮带终于“痊愈”!
10:40,燃料要求转煤的电话响起,2号a皮带重新投入运行,所有参与抢修的人员早已默默奔向新的工作地点,参与到了新的检修工作中……
后记
输煤系统,其特殊的作用和环境,注定了从建成到拆除都不会像汽轮机、锅炉、发电机那样的引人注意!
奋斗在输煤战线的检修、运行人员,也注定只会成为幕后默默无闻的无名英雄!
当人们关注到机组发电量又创造了什么样的记录时,取得了什么样的成绩时,又有多少人会想起那一群工作在恶劣工作环境里的无名英雄们?
每一次认真的作业,换来的是锅炉运行源源不断的口粮供给保证!
谢谢你们,可敬的燃检、燃运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