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是破解企业改革难题的“金钥匙”,亦是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登云梯”。
时代的发展日新月异,知识的更新迭代迅速,企业想在新的浪潮中保持生机与活力,就要时刻保持学习热情、掌握学习方法、提升学习效率,方能创造出更大的价值。
一直以来,西能公司致力于建设一个经营好、发展快、凝聚力高的学习型企业,公司学习氛围日益浓厚,员工纷纷争当新时代“知”青。

“师带徒”拜师仪式

技能竞赛笔试现场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就算脑子再好使,但事儿多了就容易忘,用笔记下的东西,永远都不会忘!”吴长江是西能公司一名继电保护工,这是他的口头禅,也是他在学习中的座右铭。
他桌上几个黑色笔记本格外的打眼,纸张都被翻得有些卷边了,轻轻打开,一行行整齐的笔迹便印入眼帘,一些文字旁还画上了示意图,写上了注释。
“wu31dl/247/01/1来自ⅰ母母差保护保护装置a屏”
“二厂6kv开关合不上具体原因分析记录”
“二厂测控装置技改难点及人员投入”……
这些,都是他的“烂笔头”记下的点滴。入职以来,他一直保持着勤学勤记的习惯,在参与纳雍二厂500kv断路器保护装置升级改造、纳二全厂gps对时改造、纳二2号机励磁系统改造、纳二500kv升压站5012ct、5013ct升级改造工作中,他“事无巨细”地记录下了每一项工作中的流程及重难点。
“我就说嘛,好记性不如烂笔头,遇到问题翻翻我的笔记本,嘿,就解决了!”
2021年里,他在中国电力网发布了《电厂电气综合自动化技术应用探讨》专业论文,同时,与师傅们开展《纳雍二厂2号发电机励磁功率柜均流不平衡》技术攻关、纳雍二厂2号机励磁系统升级改造、纳雍二厂500kv 电流互感器升级改造等多项技术工作,均取得了不错效果。
值得一提的是,他来到检修部的三年时间里,他所在班组的技术讲课完成了11次,技术问答完成了292人次,现场拷问/抽问完成了214人次……
“我觉得公司的学习氛围特别好,在这样人人爱学习个个求进步环境中,我怎么好意思懈怠!”吴长江说,“接下来,我想拓宽一下自己,学学励磁系统调试,通讯自动化,500kv线路保护,二厂保护定值整定,还有施工管理……”
仰取俯拾“摘”硕果
三年前,夏伟力还只是初入公司的一名“小白”。为了让自己更好的成长,更有效的完成工作,更快的适应岗位,他也算是吃了不少“苦”。工作中的他不仅认真仔细,做到了边学边问,工作之外的他更是扎身“学海”。在考取二级建造师的过程中,他与纳雍光伏项目经理黄华一同备考,成为了“考友”。在白天完成好工作后,晚上他便在宿舍中暗自泛舟学湖上。要么独自投入,要么与考友结伴。
“今日的低头,是为了明天更好的抬头”,每每坚持不下去的时候,夏伟力会经常这样提醒自己。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课题”,也会一生为此奋进,不管到什么时候,都要相信努力的价值。而他,做到了。在无数个日夜的艰苦奋学后,他不单单成功的考取了二级建造师,而且他还“爱”上了学习,从二级建造师到二级造价师,从装配式工程师到机电bim工程师,诸多的学习成果被他收入囊中。
在威宁一、二期光伏项目建设过程中,他就真正运用理论知识解决了诸多的实际问题,并与同事携手发明了实用新型专利《一种密封光伏逆变器散热装置》。同时,更在cn/issn上发表了期刊论文《针对光伏发电工程在粉煤灰地层施工的技术研究》。
西能公司号召全体干部员工要把学习作为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工作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以学益智,以学修身,以学增才,以学兴企。夏伟力,就依靠了公司所提供的平台,切实做到了“充电”、“补钙”、“增益”。就这样从一名职场小白“修炼”成了项目副经理。
关于这段成长的故事,他说:在西能,我们每个员工都可以通过“第一人称”视角去更好地学习知识、了解工作、创新方法。下一步,我还会继续在公司提供的平台上学习,争取今年通过一级建造师考试,明年备考一级造价师!
炳烛之明“好”而学
“他可是我们公司的技术大咖呢!”
“他是我见过的最勤奋的老学生了!”
“他可真是活到老,学到老,不服老啊!”
这是大家对黄华的评价。
黄华是西能公司一名54岁的员工,从业30余年来,他先后参加过盘南电厂、安顺电厂、习水电厂、黔北电厂、鸭溪电厂等项目建设。自西能公司实施“走出去”发展战略以来,他便将“学到老、活到老”这句话展现在工作和学习的方方面面,在备考“监理工程师”那段时间,他付出了比常人更多的努力。
“这道题选它
”“哦,原来是这样”
“这个要记牢”……
只见他“匍匐”在电脑前,一页页地翻阅着准备已久的课题,俨然一名“老学生”。
那三个月的时间可谓是他最“难熬”的经历:有时,为了论证一个观点,他能够一次性的搜罗几十个网页来寻找理论支撑;有时,为了让案例情景重现,他能够带着疑问去项目现场求证,直到得出答案;有时,为了平衡好工作与学习,他常常利用午休时间去公园背书、见鏠插针手机刷题库。在如此的“勤学”中,他终于迎来了监理工程师考试的成绩公布:85、85、115、82……就像是高考查分数的学生一样,他用手指着屏幕,一点点地划向理想的分数线。
“合格了!没白费!”看到成绩的一刹那,他终于体会到了那句“梅花香自苦寒来”的韵味。
“其实,我能这么顺利通过考试还是要感谢公司的帮助,多亏了公司举办的监理工程师培训班,有专业的老师给我们上课辅导,才让我更有把握。在学习中,我不单单收获了技艺上的进步,更在‘教与被教’‘评与被评’的角色转换中看到了希望与未来。”黄华满怀感慨。
企业变“学堂” 知识成力量
西能公司深刻认识到,无论是驾驭复杂多变的市场新局面,还是开辟企业发展的新境界,辩证思维能力不可或缺,思想与时俱进必不可少,只有做到“知行合一,学以致用”,才能推动事业不断发展壮大。
西能公司以建设学习型企业为载体,让员工们重新回到“学堂”,切身领会多位“老师”的倾囊相授,更是通过“自习”“研讨”“集训”等多种学习方式,让员工在思维、思绪、思想上都得到了全面的提升。
为更好地对标专业领域、专业人才的精准培养,让企业切实做到“术业有专攻”,西能公司出台了专业领域考核和激励管理办法。每年制订培训计划,选派人员脱产集中、网络授课等方式进行培训,同时以党委中心组学习、书籍阅读、专题研讨等形式加强领导人员的学习。编制员工资质证照维护管理规定,鼓励员工积极获取公司资质所需的各类执业资格,改善公司人才结构,让企业展现出“千树万树梨花开”的面貌。执行员工挂职轮岗锻炼管理办法,选派人员在一定时间内到公司各部门、各派出机构担任一定职务,培育复合型人才,让人才才尽其用,鼓励员工跳出“舒适区”、勇踏“深水区”、敢闯“无人区”。
在完善相关制度的基础上,西能公司还做到不断突出平台和载体创新,并对学习的内容、学习的频次、学习的方式等进行了细化和硬化。通过“挑战者”“攀登者”的平台搭建,更好地加强公司人才梯队建设,构建“三型”人才库,增添企业的“智能库”。通过“师带徒”平台的搭建,充挥发挥公司生产技术业务管理骨干、党员专家、技术能力“传、帮、带”作用,切实做到“不落下每一个人”。实施全员“一人多证”计划,设定基本目标和登高目标,执行相应的奖励和考核标准,确保人才成长的“全覆盖”。
此外,西能公司还注重活动渠道的畅通,每年都会结合实际开展一些形式多样的活动,如,文化沙龙、主题征文比赛、读书分享会、职工书屋、职工技能竞赛……这些活动的开展,不仅能开阔员工们的视野,也能增添学习的乐趣,不断推进人才的“提质”发展。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西能公司举办二级建造师集训班

开展主题演讲比赛
目前,西能公司的人才培养已经形成了较为完整、成熟的体系,取得明显成效,涌现出了一批批优秀人才:公司员工张冲荣获中国能源化学地质工会“大国工匠”称号,他牵头负责的张冲劳模和工匠创新工作室,立足生产实际,开展技术攻关,获国家专利以及正在审核的专利达10余项,荣获贵州省劳模创新工作室。公司员工顾建荣获贵州省五一劳动奖章,在贵州金元转型发展的重大项目威宁百万光伏基地建设中,他主持三个项目建设管理,担任青年突击队队长,在17个项目中创下首个架空线路完工、首个具备并网条件、首个提前并网发电、首个全容量并网发电“四个第一”佳绩,为项目争取补贴电价、助力脱贫攻坚、推动转型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西能公司通过打造学习型企业,以抓好人才队伍的多面成长为出发点,以畅通道、提质量、强激励为重点,坚持发挥党员领导干部的示范引领和优秀员工的表率作用,先学一步、深悟一层,形成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并提出“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用什么精什么”的要求,从而引导全体员工强化抓发展的责任、增强抓机遇的自觉、提高抓落实的能力,在推进改革发展稳定中当标兵、做模范,使每一名员工真正成为了组织肌体的健康细胞,形成推动发展的整体合力。(通讯员 刘琼 齐一颖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