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顺水电厂 杨平贵
2024年集团公司系统主要负责人专题研讨班提出,要实施“一分钱行动”,安顺水电厂随即进行专项部署,充分认识“一分钱行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践行“一切成本可控、一切成本能控”的理念,结合实际编制《2024年“度电成本降一分行动”方案》,聚焦效能提升、成本压控两个维度,一手抓“实干”,一手抓“精算”,将集团公司“一分钱行动”要求落实到部门和班组一线,将“过紧日子”的思想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实施和推进下去。
“管”出来的成本
安顺水电厂始终坚持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优化措施,合理控降“三项费用”、人工成本等费用。各管理人员紧盯目标任务,不断深化精细管理,抓准“关键数据”,紧盯成本,从严从细落实“一分钱行动”。
在年度预算目标基础上,进一步优化人员架构,优化职能部门的岗位配置,建立一般员工岗位晋升与退出渠道,推行公开竞聘,竞争上岗,充分调动职工工作激情。结合项目发展的需要,充分调用现有的人力资源,成立项目部、工作组,秉承“增项目、不增人”的原则,让员工在“事”上练,打造多“能”职工队伍,控制人员增减,实现人工成本控制。在“三项费用”方面,严格流程审批,严控出差人数和天数科学安排出行,鼓励员工选乘高铁等社会交通工具,降低公务出行成本。各电站按照应干不包原则,严控电站修缮费、绿化费、低值易耗摊销等费用,全面提升员工节约意识和创收意识。
“优”起来的存量
将存量做优、增量做强,最大限度用好每“一滴水”,提升机组各项运行指标,发好“每一度电”,是实现“管理、效益”再提升的核心。在象鼻岭、关脚,充分发挥“水光互补”优势,在阳光充足时,优先安排光伏进行发电,最大限度利用光资源,提高水电机组发电水位,在夜间高水位情况安排水电机组发电可以降低发电耗水率,提高发电效率。其余各水电站结合实际,加强与电网调度部门的沟通协调,深度挖掘水库调节潜能,优化设备运行方式,实现增发电量5200余万千瓦时。开展关键指标如厂用电率、发电量等劳动竞赛,确保指标达到要求。在满足安全的前提下合理投用生产生活用电设备,水电综合厂用电率由预算1.6%控降至1.47%,增加售电量120余万千瓦时。

在机组检修过程中通过开展自主检修,坚决做到“能干不包、应干不包”,仅产生维护所需材料费用。各水电站自主开展集水井、边沟清理、引水渠道等基本维护项目。同时,主动承接系统内部检修工作,创造收益40余万元。在光伏运维管理中,充分利用晚上时间开展设备定检预试和检修维护工作,保证设备投运率,避免电量损失。
“修”出来的效益
为使降本增效工作“有章可循”,安顺水电厂坚持“能用不领新、能修不舍弃”的原则,利用修旧利废工作室对有修复价值的材料、配件修复后再次使用,严控材料采购,在不影响安全生产的基础上降低采购成本。自主创新制作流量开关安装装置、导水机构拐臂拆除工具等10余项修旧利废工作。此外,充分利用职工“创新、求实、金点子”等活动,积极鼓励职工技术创新和小改小革,最大限度实现废旧利用,确保维修费用降低,并依据修旧利废的效果,对维修人员进行奖励,不断鼓励一线职工围绕自身工作岗位开展修旧利废工作。

“改”出来的质效
“我们因地制宜,增设不同形式的动水清污装置,解决了关脚、翁元水电站每到汛期易造成拦污栅堵塞,因清渣导致降低出力或停机避峰,造成电量损失。通过对拦污栅加装耙斗式清污机改造,实现自动清污,每年可实现增发电量约80余万千瓦时,同时也避免了潜水员下水清渣的安全风险,该装置还获得了实用新型专利证书”。安顺水电厂运行部副主任介绍。
长期以来,传统物资库房管理模式面临库房资源闲置、出入库数据滞后、存储秩序混乱、出库作业耗时长等问题,严重制约了物资管理效率提升。为切实解决问题、降低库存损耗、精准预测物资需求,安顺水电厂通过大数据、云平台建立物资管理系统。该项目的实施,极大地改善了电站位置偏远,物资共享盘点存在的弊端,精准掌握物资需求情况,优化库存结构,实现六座电站物资统一调配、资源共享,进一步提升物资管理水平。

积土成山,积水成渊。安顺水电厂将持续坚持目光向内,深挖细掘,从“细处”控成本,向“实处”要效益,不断探索新的提质增效的途径和方法,聚沙成塔,以小指标撬动大效益,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为企业顺利完成年度任务目标蓄力赋能,为企业生产经营注入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