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员网     全国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     |     联系我们
企业文化
 
“和”文化
金元特质文化
行为规范
员工天地
文艺沙龙
书画摄影
您的位置:首页 > 企业文化 > 文艺沙龙 > 正文
蹚过人生的河 聆听世界的情诗
发布时间:2025/3/19 10:48:21

黔北电厂 冯启航

“我听便灵魂与肉体的安排,去经历罪孽,追逐肉欲和财富,去贪慕虚荣,以陷入最羞耻的绝望,以学会放弃挣扎,学会热爱世界。我不再将这个世界与我所期待的,塑造的圆满世界比照,而是接受这个世界,爱它,属于它。”这一广为流传的名言,正是出自“德国浪漫主义的最后一位骑士”,诺奖作家赫尔曼·黑塞的代表作《悉达多》。

青年悉达多生于印度高种姓家庭,衣食无忧的他容貌俊美、生活悠闲,本该在冥想和祭祀中度过优渥的一生,可“我是谁?向何处来,往何处去?”的问题,一直在他的脑海中萦绕不去。于是,他毅然抛却了自己的一切,同自己的朋友乔文达踏上了寻求答案的旅途。在漫长的旅程中,悉达多曾作为苦行僧四处乞食,也曾遇见乔达摩(释迦牟尼),试图从他身上学到人生的真理;在自以为觉悟,领悟到“我”之后,他又陷入了贪婪和色欲的漩涡,为此悔恨不已,并差点丧命;最后他安歇下来,成为了一位普通船夫的同伴,并在这个无所信仰,终日与河水为友的平凡人身上明白了人生的真谛,最终让自己的朋友乔文达也寻到了内心的安宁。

全书的结尾,悉达多对乔文达说:“乔文达,对于我来说,爱乃头等要务。审视世界、解释世界或藐视世界,或许是思想家的事。我唯一的事,是爱这个世界。不藐视世界,不憎恶世界和自己,怀抱爱,惊叹和敬畏地注视一切存在之物和我自己。”这正与《悉达多》的副标题--“一首来自印度的情诗”相契合。作者笔下的悉达多,年轻时放荡不羁,离经叛道,总想闯出自己的天地;当拥有了出众之处与财富之后,又沉溺于欲望中难以自拔;耄耋之年尝尽酸甜苦辣,才真正学会接受自己,爱这个世界。悉达多并不是一位佛陀,他正是我们芸芸众生的一个代表,很多人如他一样踟蹰半生,究其所有,去寻找世界运行的法则,却在经历一切后,终于明白爱才是我们的最珍贵的宝物。

孔子曾说:“逝者如斯乎!不舍昼夜。”我们的人生,也正如与悉达多晚年为伴的那条河,度人无数,也会不断流逝。悉达多用他一生的经历告诉他的朋友乔文达,也告诉我们:正因每分每秒都弥足珍贵,我们才更应该频频驻足,去感受,去爱,去聆听这世界的情诗。

参加工作至今,越发体会到为何要“干一行,爱一行”。从青春懵懂的大学生逐渐向一位合格的工作者转变,难免磕磕碰碰,但还不至步履维艰。因为我知道这是一个从孩子到成人的过程,身份的变换意味着新旧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的碰撞。正如悉达多一般,充满爱,就会感知爱。我爱我的工作,也爱在工作中接触到的每一个人,他们不厌其烦的谆谆教诲总让我刻骨铭心。在热机部的工作总是忙碌且充实,有时还会有一些枯燥乏味,但每每想到我所做的一切都是在为黔北电厂这个大家庭乃至为社会作出贡献,顿感这一切物超所值。

责任编辑:临时责任编辑 1 关闭窗口 1 回到顶部
相关文章
乌蒙黔西 岁月长歌 [03-18]
大山里的坚守与超越 [03-18]
小院 [03-18]
原则 [03-17]
化试班的幕后坚守 [03-17]
异乡人的贵州食记 [03-17]
以爱为笺 书写流浪动物的温暖篇章 [03-17]
父爱如山 [03-14]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贵州金元报
《2013足迹》 | 《2014足迹》
版权所有:国家电投集团贵州金元股份有限公司
公司地址:贵州省贵阳市观山湖区金阳北路296号(邮编:550081)
黔ICP备10200931号-1     贵公网安备 52011502000306号
技术支持:贵阳卓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维稳信访工作联系方式
单位:国家电投集团贵州金元股份有限公司
接访部门:办公室
通信地址:贵州省贵阳市观山湖区金阳北路296号
电子邮箱:zengying@jyep.cn
投诉电话:0851-86992728   86992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