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新能源公司 闫晓玉
世界地球日:一场跨越千年的守护
古有“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呈现出一幅水饶田,山送青的和谐图景;“劝君莫打枝头鸟,子在巢中望母归”,以鸟喻众生平等,呼吁尊重生命;“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用生态健康的标志清澈泉水,呼吁保护淡水资源;“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茂密花木掩映禅房,展现森林的灵性与庇护功能,呼吁停止滥伐;“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直指粮食与土地的珍贵,反对资源浪费、倡导可持续发展。
地球守护从来不是某个时代的专属责任,而是一场贯穿人类文明的接力赛,是一场跨越千年的守护。王维在辋川别业“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从容,本质上是对自然规律的深刻理解—他知晓溪流会因季节更替而枯荣,人类活动更需懂得留白;苏轼在《赤壁赋》中“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的感悟,今天读来恰似最早的生态服务价值论述。这些散落在古诗里的生态密码,共同构成中华文明的可持续发展基因,时刻提醒我们要以敬畏为前提,以共生为目标,以节制为方法。
白鸟生存依赖清澈江水,鲜花繁茂需要健康山地,人类活动需要呼吸新鲜空气。观当下,因过度捕捞、栖息地丧失、航运干扰和水体污染等影响,2022年7月21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正式宣布长江白鲟灭绝,白鲟灭绝不是终点而是警钟,长江江豚现存仅1012头,这场灭绝提醒我们:当古诗中的物种变成教科书上的拉丁学名,人类失去的不只是生物多样性,更是文明记忆的载体。因机动车尾气、工业排放、扬尘及生物质燃烧等影响,2023-2024年,成都平原经历近5年最严重区域性污染过程,最长连续污染天数18天,目前正在经历从“雾霾围城”到“公园城市”的转型阵痛,一场需要全民参与的呼吸保卫战。
从诗境到实践,传统的生态智慧正在现代科技中焕发新生,在“无废城市”试点绍兴,智能回收箱通过AI识别垃圾类别,居民投放可累积积分兑换日用品—这恰是“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的当代实践;云南哈尼梯田运用传感器监测水系,既保持千年来的“森林-村寨-梯田-水系”四素同构,又使水稻亩产提高20%;中国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已突破12亿千瓦,相当于5.6万个三峡电站,光伏装机容量持续保持全球绝对领先地位,作为光伏新能源发展企业,我们更要践行社会责任,将这场绿色可持续发展的阳光革命贯彻到底。
古有白居易、李白、王安石,如今每个人都可以是生态诗人。在超市拒绝塑料袋时,我们延续陆羽《茶经》“俭行”的教诲;选择共享单车出行,暗合王安石“茅檐长扫净无苔”的整洁美学。环保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因为试卷是唯一的地球,这些看似微小的行动,正如杜甫笔下“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春雨,终将汇成改变时代的能量。
当我们在阳台上种下第一株薄荷,在菜篮里放进第一个布袋,就已然加入了这场跨越千年的文明对话,从汉乐府采莲女的木舟,到今日新能源的巨轮,不变的始终是对这片土地的深情——因为懂得“万物各得其和以生”,所以愿意“各得其养以成”,这或许就是地球日最深刻的意义:不是拯救地球,而是找回我们作为地球公民的本分,加入一场跨越千年的地球守护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