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北电厂 刘春春
当灯光熄灭,万籁俱寂,荧幕上亮起的黑白场景,将我们拉回了1937年的南京。慌乱的人群、炸弹的轰炸,还有混杂着口音的对话……是如此真实地复现了南京大屠杀的前夕。
邮差的自行车在人群中穿梭,人潮完全失去了方向,东奔西跑,有的死在炮弹下,有的死在枪声中,背景音中日寇狰狞的笑声,让我在电影刚开场时就潸然泪下。明明没有血腥的镜头,可为何我的血脉汩汩流动,让我如此想要哭泣!
当我忍着泪意,继续观看电影,一个以小人物视角展开的南京大屠杀在我面前渐渐弥合成真实的故事。邮差被汉奸保住了一命,以照相馆学徒的身份活下来,日寇摄影师伊藤在南京用镜头记录下一幕幕惨绝人寰的画面:用刺刀划开妇孺的胸膛,用步枪扫射手无寸铁的百姓,仅仅因为婴儿啼哭,就狠狠地抱摔致死!可另一边呢,残忍的日寇又在粉饰太平,他们让百姓们佯装笑意,拍摄合影,还将死去的婴儿放在中国人的怀中……我越发咬牙切齿,勿忘国耻,从文字变成了一种真切的痛。
但好在,希望从未泯灭,就如同演员毓秀所说:中国一定会胜利的!照相馆老金一家,邮差、戏子……他们将记载日寇暴行的照片缝在衣服里,约定无论是谁能够逃出南京城,都要将真相公之于众。当我看到电影尾声时,南京大屠杀的战犯们被摁倒在无数中国百姓面前,毓秀举起了照相机,就像是日寇曾经用相机记录他们的恶一样,她记录下了这天理昭昭的一刻。那一刻,我的心里痛快极了,是我们赢得了最终的胜利。
电影中,有一个角色格外出彩,也格外让我印象深刻。一个是汉奸王广海,他为了活命,放弃了表妹,放弃了妻儿,在警察赴死时没有将枪踢给日寇,他始终不作为,在善恶的边缘纠结踟躇,直到日寇要伤害他的爱人,对他以狗呼喊,他才知晓一切都是自欺欺人……就如邮差死前所说:“我们不是朋友!从来不是!”侵略者如何能与被侵略的人民结为好友?这中间隔着的是日寇的轻蔑罪恶,是亡国灭种的血海深仇啊。
从前,我虽然知晓南京大屠杀,但却因血腥不忍探看其中的真相。如今,一部电影为我掀开了国耻的痕迹,让我心中永远沉痛地铭记着历史。我忽而想起在长沙李自健美术馆看到的巨幅油画《南京大屠杀》,那画面渐渐与电影画面重叠,在诉说着一个国家曾经的血泪。我忽而想起张纯如与她所著的《南京大屠杀》,那笔下泣血的文字,又是多少冤魂?勿忘国耻,正是因为历史值得我们永远正视,正是因为和平来之不易,正是因为如今的华夏,来自于过去华夏的托举——亲爱的南京,愿你永远展露六朝古都的峥嵘;亲爱的祖国,愿你永远繁荣昌盛、海晏河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