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北电厂 杨磊
在毕节市金沙县柳塘镇,五个头戴草帽的电力人正在乡野山林间翻越奔走,用脚步丈量着未来即将屹立于此的能源基地。
自贵州金元金沙柳塘煤电项目通过国家电投集团项目核准后,为快速推进项目,确保按照时间节点开工建设,黔北电厂成立项目专班,将筹备办人员划分多个专项小组,以丁明奎为首的五人党员突击队便负责柳塘项目的征地拆迁工作,每日奔走在项目规划用地的住户之间。

从黎明到深夜的坚守
每天早上7点,总是有一辆车从黔北电厂候班区驶向金沙县柳塘镇,直到夜色下沉才会载满一身疲惫归程。
自项目获得核准,“赶工期、抓效率、快推进”成了筹备办所有人秉持的工作理念,为了尽快完成项目前期工作,征地拆迁突击队成员每日早出晚归,以近乎“996”的工作模式,斡旋于各个赔偿对象之间。“面临的最大的问题其实就是水,每天奔走上下,没有固定的地方,带太多水又不方便爬山,有时候一天都不怎么喝水。”水这个最稀松平常的事物,成了困扰突击队成员最大的问题。
“目前还没有设置固定的办公地点,中午我们就随便找个就近的地方吃饭,顺便坐着眯一下,但多数时候吃了饭又接着忙碌。”突击队成员张角话语轻松,但事实远比他口中描述的更辛苦。柳塘项目规划用地离黔北电厂仅二十余分钟的车程,但为了节约时间尽快推进征地拆迁工作,他们选择就在柳塘留守,随时准备陪同居民复查,有时测算区域离镇上的街道远,上下山困难时,甚至选择一整天不吃饭不喝水,烈日当空,嘴皮的干瘪表示他们很需要水源,但脚步的坚定展现着为保工期的决心。

在荆棘中找寻坦途
“大姐,有没有针,有一颗刺扎进手里了,要把它挑出来。”34度的阳光照射下有一个眉头紧皱的身影,刚刚陪同住户翻山计算赔偿树木数量的殷政万不慎被植物的刺扎入肉中。住户大姐常年居住乡野,并未用针便熟练地将刺给挑出来了,殷政万也一笑而过开始继续核对数据。
在这一年中暑气最重的时节,山林里的生机也最为勃发,荆棘丛生,草木疯长,蛇虫鼠蚁离穴游走,又恰逢几日细雨,山间道路泥泞湿滑,阳光照射潮气蒸腾,在这个时期深入山林核实测算树木数量,即便做好防护,木刺入肉也难免是家常便饭,但这些在住户大姐和拆迁小队看来都是稀松平常的小事。“那天运气不好,一个草笼里居然有一个小蜂窝,路过惊扰到蜜蜂,被追着叮了几下。”刘进医生今年调入筹备办参与拆迁工作,冰袖之下粗壮的手臂原来是被蜜蜂叮咬后的微肿,闷热肿胀的手臂并不影响擦去额头不断滴落的汗水,更没有让脸上的笑意消逝。
仔细看来,突击队每位成员或是手臂,或是面颊,或是腿部,都有着不同程度的负伤,但最令人感慨的是他们都已经习以为常。
在耐心中开创共赢
“如果测算的数据住户不认可怎么办?”
“那就陪着他们不断重新核算,直到结果双方都认可为止。”
一个项目从构思设计到落地建成,征地拆迁并不算里面难度最高的工作,但绝对是复杂程度较高的几项之一。柳塘项目的规划用地内涵盖有居民住房、农业用地、坟墓搬迁,更有桂花、梨树、金弹子等具有一定价值的植物,涉及赔偿人员点多面广,纷繁复杂,沟通成了最大的问题。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在过往“拆二代”“暴发户”的历史遗留形象影响下,征地拆迁的利益纠葛双方往往很难顺利完成沟通,如何让此次征地拆迁工作顺利开展,又不伤害企业利益?“公正、公开、有耐心、有态度”是丁明奎给出的答案。在所有赔偿事物的测算过程中,都由柳塘政府人员和党员突击队成员共同陪同下,由赔偿物持有人在规定条件下自己拿着测量仪器进行“圈地”,并对占地赔偿情况进行在镇政府公示,对测算结果不认可的,突击队成员再陪持有人进行复查,一遍一遍山林奔走,一颗一颗树木标记,用耐心复查到双方认可,打消顾虑,赢得双方共赢。
在柳塘镇的山林间,这支党员突击队用早出晚归的坚守、直面伤痛的坚韧、不厌其烦的耐心,将征地拆迁这一“复杂题”解成了“共赢卷”。他们脚下的泥土、身上的伤痕、手中的卷尺,不仅丈量着能源基地的蓝图,更丈量着基层工作者的责任与担当。正是这份尽职尽责的付出,为柳塘煤电项目的顺利开工筑牢了根基,也让“共赢”的种子在乡野间悄然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