鸭溪运营 周陈
时光长河奔涌不息,在人生的关键渡口,总有一些经历如熠熠灯塔,照亮我们前行的航道。2025年8月1日至8月22日,这短短22天,于我而言,是一场刻骨铭心的“二十二的洗礼”,它宛如一座坚实的桥梁,引领我从校园的青涩世界,稳步迈向职场的广阔天地。
从我踏入贵州金元黔北培训基地,开启了一场为期22天的新员工入职启航培训。这22天,恰似一部精心编排的成长交响曲,每一个音符都跳动着蜕变的旋律;又像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每一笔都勾勒出我成长的轨迹。更为奇妙的是,这22天的培训生涯,也恰好横跨在我22岁到23岁的青春界限,仿佛是命运精心筹备的一场“职场成人礼”,让我在岁月的流转中,完成了一场身份与心灵的华丽转身。
回首往昔,大学毕业的钟声仿佛仍在耳畔回响。那一刻,我挥别熟悉的校园,告别无忧无虑的学生时代,怀揣着对未来的憧憬与迷茫,踏入了贵州金元的大门。从此,我的身份开始悄然转变,从一名在知识海洋中遨游的学生,逐渐蜕变为一名肩负责任与使命的工人。这种转变,远非身份标签的简单更换,而是思维方式、行为习惯乃至人生价值观的一次深度重塑。
培训的日程紧凑而有序,每一天都如同被精心雕琢的宝石,散发着独特的光芒。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洒在窗前,我们便开启了活力满满的一天。6点多,是早锻炼和晨读时间,我们在操场上奔跑,用汗水唤醒沉睡的身体;共同朗诵《晨读手册》,用知识充实懵懂的心灵,在金元,做最好的自己。
七天军训,是一场从散漫到严明的蜕变。从最初转向时的磕绊生疏,到最终汇演上动作的整齐划一,短短一周,我们收获的远不止身体素质的提升。更重要的是,在反复磨合与协作中,团队意识在每个人心中落地生根,让我们真正懂得了纪律的意义与集体的力量。军训间隙穿插的野外拉练,成了刻在记忆里的勋章。那天四万多步的征途,在蜿蜒起伏的山路间铺展开来。陡峭的上坡路磨得脚掌生疼,湿滑的下坡道考验着平衡与勇气,可身边伙伴的鼓励却像春风,让我们在疲惫中依然向前,不放弃不退缩,把“协作”与“坚韧”深深刻进骨子里。
军训结束后,我们迎来了拓展训练,印象最深的是一起攀爬毕业墙。四米高墙是训练的高潮。教官一句“无人能独自翻越”,让我心生忐忑,可转眼便有人主动蹲下当“墩子”,上面的人伸臂接应,下面的人奋力托举。汗水与水流交织,分不清是谁推了自己、谁拉了一把。爬上去的人转身援手,班级界限早已模糊,只剩“15营”的名字在墙下回荡。暮色中望着这面被无数双手触摸的高墙,我忽然懂了:最坚固的从不是铜墙铁壁,而是一群人向着同一方向时,眼里的光与手上的劲。这份感动,远比对酸痛肌肉的记忆更长久。
一天的课程丰富多样,在职业素养线下课程我学习到了与职业素养相关的内容,知道了做好一个真正的企业人的需要;从贵州金元领导的谆谆教诲到国家电投领导的授课,从行业认知到职业生涯的深入讲解,每一堂课都如同一把钥匙,为我们打开了一扇扇通往专业领域的大门。我因此了解了公司的历史与组成,对于企业文化企业发展有了充分的了解,领导们用他们的亲身经历和深邃见解,为我们描绘了公司的发展蓝图,让我们对未来的工作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兴趣小组的活动藏着最质朴的感动。作为磐石小组的一员,我负责的挖坑工作,远非“挖土”二字所能概括。1.5米深的坑位,底下藏着数不清的顽石,大小不一的石块像故意设下的关卡,死死嵌在泥土里。起初我们挥着镐头硬凿,镐尖碰撞在石头上迸出火星,震得虎口发麻,进度却像被冻住的溪流般迟缓。后来换上电镐,嗡鸣的机器震得手臂发麻,虎口被震得又酸又痛,汗水顺着脸颊淌进眼睛,涩得人睁不开眼。没多久,掌心就磨出了透亮的水泡,碰一下就钻心地疼,可没人喊停 —— 有人默默接过我手里的电镐,有人蹲下来用手抠挖石缝里的泥土……那一刻忽然顿悟,我们挖的哪里是坑,分明是未来工作中可能遇到的重重阻碍。每一镐下去,都是在击碎畏难的情绪;每清走一块石头,都是在扫除前行的障碍。当最后一捧泥土被清理出来时,掌心的水泡破了又结,手臂的震颤久久未停,可望着那个方方正正的深坑,心里却涌起一股前所未有的踏实—— 就像此刻埋下的不只是树苗的根,更是我们面对挑战时绝不退缩的信念。
此外,培训还注重培养我们的综合素质。红色教育让我们传承红色基因,汲取奋进力量;读书分享活动让我们在书香中陶冶情操,拓宽视野;学习复盘和周小结分享则让我们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提升自己。
如今,22天的培训已经圆满落下帷幕,但这段经历却如同一颗璀璨的星辰,永远镶嵌在我记忆的天空。它就像一场洗礼,洗去了我身上的稚嫩和浮躁,让我变得更加成熟和稳重;它又像一座灯塔,在我未来的职业道路上,照亮我前行的方向。
二十二的洗礼,是我人生旅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它让我明白,成长不仅仅是年龄的增长,更是知识的积累、能力的提升和心灵的成熟。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将带着这份宝贵的财富,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更加坚定的信念,投入到工作中去,在贵州金元这片广阔的天地里,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