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新能源公司 李明坤
在罗定市100MW光伏复合项目建设的攻坚阶段,一场突如其来的台风让整个工地陷入混乱,将严重影响#9地块的顺利并网。当台风的呼啸已逐渐平息之时,PF6号塔部分施工人员为抢进度擅自拆除安全围栏,试图在极端天气下继续作业。项目技术员陈远庆接到分包施工员南牧的电话,电话里说“你放宽一点要求,最后的一点点紧线作业,如果今天不完成,产生的人员工资、相关费用都是一笔大的成本,同时这个地块的并网将延后至少一星期”。接到电话的陈远庆,斩钉截铁地说道不行,必须停工,你这是对工人以及项目安全的不负责,现在马上安排人停止作业,并恢复台风防范措施。话落,项目部的人员,监理、总包等各单位管理人员,立即按通知要求,对各施工点进行重复检查,措施要完好,严禁私自进行危险作业。
站在项目部的窗前,风声呼呼地响着,雨水顺着玻璃蜿蜒而下。陈工在项目部的专题会上说:“安全管理必须要硬,制度要求说了就要落实,不是你们打商量、说好话就能去冒险的。你们这是对作业工人的不负责,是对支持项目建设的所有家庭的不负责,因小失大说的就是你们这种工作态度,后面各单位、各级管理人员要引以为戒。”会议结束,施工单位负责人提着沉甸甸的考核单,冒雨走出了项目部。接下来将对班组和作业人员重新进行安全教育,对作业人员重新进行技术交底,毕竟安全为重,教育的意义不仅仅是考核单。
至此,项目部再次认识到建设单位的“硬心肠”,而这不过是项目建设过程中的一例,罗定项目部也是通过这一次次“硬心肠”确保了项目建设预期完成。
硬核守护:筑牢不可逾越的生命防线
光伏复合项目横跨山地与农用地,施工环境复杂多变、来回距离跨度大。罗定项目部在开工前便确立了“零容忍”的安全原则:无论是高空作业未系安全带、未穿戴绝缘装备,还是临时用电线路私拉乱接,任何违反安全规程的行为都必须立即叫停。项目经理李明坤组织各参建单位建立动态巡查机制,将视频监控、轮班监控与无人机巡检结合,确保每个作业面都在监管范围内。当发现某班组因赶工期擅自使用未经检验的液压拉伸设备时,他当机立断要求该作业面停工,并对责任单位处以20000元罚款,同时组织全员复训。这种“宁停三分、不抢一秒”的硬核态度,让项目建设期内实现“零事故”目标。
硬标准:为25年稳定运行奠基
在柔性支架安装环节,技术负责人李雨泽曾面临柔性支架厂家的“灵活建议”:对于缺少的结构构件,为节省安装时间,用低于合同标准的次品组件以降低成本。他翻出项目立项时的技术规范文件,逐条对比参数,最终以“质量不达标,运行不可靠”为由拒绝妥协。项目团队还引入第三方检测机构,对每批次材料进行抽样复检,对杆塔焊接点进行超声波探伤,将组件铺设角度误差控制在±2°以内。当某次隐蔽工程验收中发现基础浇筑强度未达设计值时,项目部果断要求延长养护时间,虽延误了两周工期,却为项目25年稳定运行埋下伏笔。
硬制度:让安全责任“落地生根”
项目部将安全与质量指标量化分解,与各参建单位建立定点管理机制,定任务、定责任人。每周召开的“安全例会”上,违规操作被公开通报,整改不到位的班组会被亮黄牌警告,连续两次黄牌则触发考核扣罚。这种制度设计不仅倒逼全员绷紧弦,更让管理者在执行标准时有据可依。一次,某资深施工员孙先军因未按规程检查接地系统被考核2000元,面对质疑,项目经理李明坤在例会上直言:“安全没有‘老关系’,质量不讲‘熟人情’。我们守护的不仅是项目,更是万家灯火的安全之源。”

硬心肠,软实力:以专业守护万家灯火
“硬心肠”并非冷酷无情,而是对专业标准的坚守、对生命价值的敬畏。项目团队通过每日“站班会”传递风险意识,在质量管控中推行“首件样板制”培养工匠精神。当施工人员从最初的抵触逐渐理解并主动遵守规范时,当项目并网后连续无故障运行时,所有“硬”的坚持都化作了“软”的成果——一座安全、可靠、可持续的绿色能源标杆。
罗定100MW光伏复合项目的成功,证明了在能源转型的浪潮中,硬心肠不是管理者的标签,而是责任者的底色。它让技术标准落地生根,让风险隐患无处遁形,最终在粤西大地上竖起一面旗帜:无论时代如何变化,对安全与质量的坚守,永远是工程人的硬核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