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园电厂 陈雯義
在六十米高的锅炉顶上,一个年轻的身影正迎着强风,专注地拧紧一颗小小的螺丝。那一刻,我深深感受到自己的渺小,就像黑夜中一只萤火虫,只能发出微弱的光芒。我曾反复问自己:我这萤火般的微光,在这庞大的生产系统中,究竟能有何意义?后来我明白,它的意义就在于——扎根平凡岗位,以“萤火微光”般的坚持,书写“愿为其芒”的担当。这不仅是我个人的成长感悟,更是我们这一代青年在国家电投集团“均衡增长战略”指引下,投身贵州金元高质量发展进程中最真实的写照。
我的职业生涯,是从一块万用表开始的。报到第一天,师傅把它郑重地递到我手中,随即问道:“测量一台380伏电机的相间绝缘,标准值是多少?”我有些紧张地回答:“0.5兆欧。”她注视着我,语气沉稳而有力:“这0.5,不只是标准,更是底线。它托着整台机组的安全,也系着千家万户的光明。从今天起,你要把它刻在心里。”那时的我,就像夜幕中渺小的萤火虫,只懂握着“微光”,却不知这份微光能有多大力量。
真正理解这句话,是在一个闷热的下午。师傅带着我处理含泥废水池的液位故障。在刺鼻的气味与狭窄的空间中,她半身浸在泥水里,用毛巾包住手,通过仅容一掌的孔洞一点一点仔细清理被泥污糊住的探头。事后,她只是平静地说:“探头干净了,数据才准,系统才稳。”这种脚踏实地,精益求精的精神,在之后的工作中,一直激励着我不断成长,成为我直面挑战的勇气。今年机组大修,对我而言,是一场真正的试炼。我不再满足于“跟在身后”,而是主动请缨,爬上数十米高的烟道更换气源管——风在耳边呼啸,掌心里全是汗,但当我迎着烈日下拧紧每一颗螺丝时,我才真正明白,担当,就是在最需要的地方,勇敢说“我来”。
大修进入关键阶段,因人员调配,我临时负责带领小组完成收尾工作。突然从“执行者”变为“统筹者”,压力巨大。我连夜翻遍师傅的笔记,那里记录着她工作多年积累的检修要诀、安全细节和协作心得,我学着制定计划排查风险、协调资源…那些曾经陌生的术语与规程,渐渐在实战中变得清晰、可控。过程中,一位老师傅看我反复校验一根略显松动的接线,笑着说:“年轻人,差不多就行啦。”但我还是蹲下身,将每一个接线柱重新紧固。因为我知道,在我们电厂,没有“差不多”,只有“零误差”。这份对于微光的执着与较真,让我不断成长,也为设备安全运行筑牢了根基。
从最初面对轰鸣设备的茫然无措,到通过当班考试成为一名合格的检修工,再到独立消除73条缺陷——每一步前行,都是萤火微光逐渐发亮的足迹。而我,只是贵州金元万千“微光”中的一束。在我们身边,还有更多这样的光芒:青年创新工作室成员为攻关连续数月泡在现场,集控值班员日夜坚守守护机组平稳,检修人员精益求精打造精品工程……从汽机到锅炉,从检修到运行,我们虽专业不同、岗位各异,但却共同诠释着能源保供的坚定决心。
萤火微光,愿为其芒。这‘芒’,是螺丝钉反射的星光,是仪表盘跳动的数字,是深夜的图纸和晨起的巡检,更是我们掌心的老茧和额头的汗珠——所有这些微小的光芒,共同汇聚成了我们为之奋斗的这片土地上万家灯火最温暖的璀璨星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