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西电厂 兰仕豪
1882年,上海外滩亮起中国第一盏电弧灯,那如豆的微光,恰似哪吒初生时莲藕之躯散发的光芒,微弱却倔强地撕破暗夜。百余年光阴流转,如今我伫立在黔西电厂集控室的屏幕前,机组运行参数如闪烁星河,此时,黄浦江畔蒸汽机的轰鸣仿若在耳畔回响,这是一场跨越漫长时空的电力传承与创新接力。
早期的电厂,恰似舞动火尖枪的哪吒,无畏地打破黑暗的混沌。杨树浦电厂那斑驳的煤斗,闸北电厂老控制室里古朴的机械仪表,它们是中国电力工业的“龙骨”,承载着第一代电力人“点灯传火”的坚定信念。当我站在减温水平台上,手中摩挲着调门遥控器,师傅的话语在耳边响起:“这可是热控的‘混天绫’,它曾制服过漏气的阀门,平息过失控的汽温。”老设备上的每一道划痕,都宛如岁月镌刻的技术演进年轮,时刻提醒着我,创新并非无本之木,而是深深扎根于传承的土壤。
传承的真谛,在于以旧为基,孕育新生。就像哪吒借莲藕重获新生,去年参与3号机组超低排放改造时,我们对传统脱硝喷淋塔进行了全面革新。看着实时监测屏上NOx浓度的变化,不禁让人遥想,百余年前的电力人只能通过观察烟囱排烟颜色来微调燃烧参数,他们是否能想象到如今可以如此精准地控制,是否会畅想到如今竟能“缚住”这无形恶龙。这一刻,过去基于经验的陈旧判断与当下的先进技术,在环保使命中完成血脉交融。
哪吒凭借混天绫搅动沧海,而我们则以创新链接过去与未来。从最初的手动盘车艰难启动机组,到如今只需一键就能轻松启停;从凭借经验“听振”判断设备故障,到利用先进的声纹诊断技术精准定位问题,每一次技术突破都如同哪吒脚踏风火轮,向着更高处飞驰。然而,无论技术如何飞跃,我们始终未曾脱离电力发展的根基,就像哪吒始终心系陈塘关。黔西电厂集控屏上跳动的光点,不仅是上海滩那簇电力火种的延续,更是照亮未来的全新希望。真正的传承,绝非对过去的简单复制,而是如同莲藕重塑金身,让传统在创新的熊熊熔炉中历经淬炼,获得永恒的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