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西电厂 史学杰
在电厂的庞大机器中,电气运行是至关重要的一环,而我的师傅就是这关键岗位上的“守护者”。18世纪英国词典编纂家塞缪尔·约翰逊认为,灯塔是“高高的建筑,顶上悬着灯光,引导海上的船只航行” 。最新版韦伯词典则解释,灯塔是“顶部配有强烈灯光的建筑,为航行者提供持续或间歇的信号”。于我而言,师傅们就像灯塔,照亮我前行的道路,指引我未来的方向。
转眼间,来到黔西电厂已经半年多了。我也从二值调来一值有三个月了,运行的时光正印证着光阴如梭。半年里,我逐渐成长为师傅眼中合格的电气训操,也告别了学生时代。
我的第一任师傅是二值的朱建平,他和我个头相仿,身材微胖,常露出腼腆笑容,十分亲切。平日里他面色平和,话不多,做事却很认真。跟他上运行班时,我像温室里的花朵,很多事都是他做,我在旁学习。接班检查时,他总会打开工具柜,摇摇盒子里的工具,看看是否齐全;打开望远镜的柜门,查看望远镜是否在原位。虽然相处时间不长,但是他认真细致的态度让我记忆尤深。
我的第二任师傅是一值的程来宾,大家都喊他“大宾哥”,他身材高大。刚进厂学习时,他让我把厂里所有电机的位置都记下来,我当时以为他在吓唬我。跟他之后才发现,他所言非虚,他对锅炉、汽机、一期公用系统和脱硫的基本所有设备都了如指掌,找设备就像庖丁解牛一样熟练。我找不到设备时,他会耐心告诉我具体位置和路线。他的专业程度也令人赞叹。宾哥不仅电气专业知识扎实,对锅炉、汽机也很了解,讲解知识时通俗易懂。跟着他学习,快乐又踏实。
运行的日子就像古希腊神话里的西西弗斯一样,每天把一块巨石推上山顶,日落时又看着巨石滚下,第二天日出时又把巨石推上山顶,在这日复一日的过程中,变化的是设备的渐渐陈旧,不变的是像我的两位师傅那般对设备一如既往的责任心。
古希腊语词pharos,那是亚历山大港离岸不远处一座小岛的名字,那里曾经伫立着传说中埃及的灯塔,也是人类历史上的第一座灯塔。而作为我电厂生涯的起点,我想,我有幸遇见这样的两座灯塔。大多数灯塔有节奏地明暗闪烁,就是为了标示港口入口处、海角边缘,或某个危险的暗礁或浅滩——换句话说,它们闪动是为了警示,让不可见的东西变得可见。另一方面,它们闪光的模式也是一种识别信号。我相信,两位师傅的闪光点不止我所看到的,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会保持初心,继续跟着师傅认真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