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雍电厂 赵丕荣
每天,数不清的运煤卡车满载着乌黑的电煤,排着长队次第驶入纳雍电厂收煤广场,望不到尽头的运煤车队,排列在进煤广场外的公路上。煤场里,煤堆像一座座小山丘,被密目网包裹成绿色的一个一个紧挨着的小包包,给我们收煤人安全踏实感,值得、安逸、不慌张……推土机、装载机在煤场来回穿梭,将刚卸下来的煤不断收拢、堆积、转运……目之所及,尽是一派繁忙景象。
一群收煤班的人在有条不紊地工作着,有些在熟练地指挥着煤车卸煤,有些在认真的用手中的工具对煤质进行采样验收,还有些指挥协调转煤车、装载机将各种不同煤种的煤进行合理掺配。我就是其中一员,在不经意间抬眼看到的景象就是如此,这就是我们的工作,入厂煤验收。
“这车煤成色不错”,收煤班的老陈用手抓起一把煤,在手心里仔细端详,煤粉在他粗糙的掌心里闪着微光,像是黑色的宝石。老陈多年在煤场收煤,他熟悉每一种煤的特性,掂掂分量、看看煤里含的杂质就能估计出这车煤的大概热值,他的手总是黑的,洗也洗不干净,他说这事煤场的印记,收煤是门学问,煤质好坏,全在一双手上,这些知识不是从书本上学来的,而是十年如一日的积累。
初春的煤场格外忙碌,天气乍暖还寒,天空中还不时飘着毛雨,寒风呼啸,收煤班的人都裹着厚厚的棉衣,依然坚守在岗位上。“注意方向,不要向左边倒车,那块场地有些松软,容易陷车”,收煤班的老张在煤场迎着凛冽的寒风,喘着粗气大声地指挥煤车。 “每次到煤场,我们都要先到卸煤处进行勘察,选择合适的场地卸煤”老张笑着说,呼出的一口白气在空中凝结。“电厂需要更多的煤车运煤来发电,煤车司机也不容易,多为他们搞好服务,避免煤车陷车、侧翻,也是我们应该做好的工作”。老张清楚知道,这个煤场已经有很长时间没有发生过煤车侧翻事件了。
煤场靠卸煤沟旁,几个收煤班的人正在开小会,“昨天配煤的结果出来了,早、中班配煤合格,夜班的硫分稍高了点,应该是昨天稍晚来的那一种煤硫分比预计的高造成的”,“以后要及时采取调查样,以便及时更改配煤方案,保证配煤合格率”收煤班长老余侃侃而谈。“现在的电厂发电已从原来的粗犷发电方式改变为绿色、经济发电,配正确的煤,发更多的电应该是我们的始终目标”,“既要保证发电量,也要保障发电过程中的脱硫、脱销、烟尘等超低排放要求,绝不能为了发电而牺牲生态环境”,干过运行的同志补充到。“高阶配煤,我们也行的。”
看着这群收煤班人的工作,他们的身影在煤堆间显得那么渺小,却又那么坚定,煤灰染黑了他们的衣服,却染不黑他们那颗敬业的心。在他们身上,我看到了无数普通劳动者的影子——他们默默无闻,却用自己的双手,给千家万户送去光和热。
夜幕降临,远处的厂房依然灯火通明,烟囱里冒出缕缕白烟,那些电煤正在锅炉中燃烧,化作电能,点亮万家灯火,收煤班人望着这一切,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他们知道,明天,又会有新的煤车驶来,而他们,依然会站在这里,继续书写属于煤场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