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西电厂 李阳阳
清晨六点,我站在电厂高耸的冷却塔下,凝视着蒸汽在灰蓝色的天幕中蜿蜒升腾。这座由钢筋混凝土构筑的钢铁森林,已默默见证了我七百多个日夜的坚守。开关室里,红绿灯光闪烁,与厂区纵横交错的管道交织在一起,构成了我生活的经纬线,也渐渐编织成一张无形的网,将我紧紧包裹。
去年深秋的一个雨夜,我在集控室值班。雨水在玻璃上蜿蜒流淌,扭曲的光影投射在眼前。那一刻,我突然意识到,自己不过是这钢铁巨兽身上的一颗微小螺丝钉。曾经入职时写满笔记的规程手册,如今边缘已经卷曲发黄;曾经能脱口而出的设备参数,现在有时竟要翻找手机备忘录才能想起。
一个失眠的夜晚,我在网上偶然刷到对一位失业者的采访。视频里,那位年轻人通过了英语六级,考取了二级建造师,还有嵌入式开发的经验,却在镜头前苦笑着说:“去年投了很多份简历,也有过几次工作机会,但最后都失败了。”换位思考,以我现在的能力,若回到外面的社会,或许比他更加不堪一击。这些话语如电流般击中我,原来,围城之外,并非我想象的那般自由美好,甚至更加残酷。
我开始重新审视这座“钢铁围城”。它用五班四倒的作息限制了我看世界的脚步,却也用每月按时到账的工资,让父母有安心的笑容;它用重复性操作消磨我的锐气,却也在每次机组启停中,让我懂得了责任的重量。我忽然明白,自己守护的不仅是设备参数,更是城市跳动的脉搏。
控制室的电子钟跳动着精确到毫秒的时间,这让我想起了热力学第二定律——孤立系统的熵只会不断增加。与其在焦虑中虚掷光阴,不如像给蒸汽轮机添加润滑油一样,每天为自己注入新的知识。虽然现在只是一颗小小的螺丝钉,但只要不断努力,我就能从小螺丝变成罩壳,从罩壳变成管道,从管道成为辅机,变得更重要,也更有担当。
这座钢铁森林依旧矗立,但我已不再是迷失其中的蝼蚁。每次上班整理工作服时,我都会在玻璃中看到自己,眼神里,已多了一分笃定。曾经让我畏惧的庞大机组,如今我要逐一攻克;曾经觉得遥不可及的注册电气工程师证书,备考计划已细化到每日学习清单。或许要5年,或许要8年,或许我永远也考不上,但学习相关知识,绝不会亏待自己。或许我永远成不了搏击长空的雄鹰,但我可以做深耕大地的黄牛,用每一个踏实的脚印,丈量成长的距离。
暮色中,烟囱吞吐着云雾,宛如人生螺旋上升的轨迹。在这个技术更迭迅猛的时代,真正的安全感,不在于固守围城,而在于让自己成为流动的活水不断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