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园电厂 刘含尹
走廊上玻璃窗的倒影里,我看见自己的手在微微发抖。
从楼上陆陆续续下来的几十双眼睛,像炙热的烤炉,我仿佛被罩在一个密不透风的玻璃罩中,额头已经有丝丝汗珠。这是我入职后第二次部门讲解,喉咙仍像被塞了团浸水的棉花。
学生时代的我,总是羡慕那些上台发言如鱼得水的同学,仿佛天生自带镁光灯,而我确把自己藏在笔记本筑起的围墙里。直到工作后收到第一份讲解任务,“小刘,我们党支部的讲解就交给你了。”主任语气轻得像递来一张便签纸,我却听见命运齿轮转动的轰鸣。
记得我第一次站在走廊讲解时,手心不断沁出薄汗。那些在心里重复了无数次的解说词像是受惊的鱼群在脑海中乱窜,某个瞬间我甚至听见传来窸窣的笑声。但当我抬头望向观众,忽然发现那些曾令我畏惧的注视里,藏着我师傅鼓励的点头。原来观众席不是审判台。我的嗓音还是不自觉地有些发抖,还是会担心大家的目光会放大我的紧张。可面对这无法回避的任务,我唯一能做的就是努力准备,让自己尽量做到最好。
我开始在清晨空荡的廊道练习走位,用手机录下自己的讲解视频。午休时对着茶水间的绿植模拟问答。到了第三次、第四次......慢慢地我发现自己可以自如地应对观众的目光,不再像从前那样惶恐不安。每一次的尝试,都是对自己的一次突破。那些曾经让我害怕的事情,在一次次的实践中,竟然变成了一种新的能力。
元宵晚会聚光灯落下时,我已经能够坦然地面对所有目光。我学会了如何控制紧张,如何让表达更加有条理,也学会了如何在众人面前保持自信。我不再害怕被看见,反而开始享受这种与人交流的过程。回想起最初的犹豫和胆怯,心中充满感激,我才惊觉自己早已走出那个透明的玻璃罩。我明白了,真正厉害的人并不是天生无所畏惧,而是懂得在挑战中不断磨练自己。
如今望向玻璃窗,倒影里的身影依旧单薄,但我微微扬起的下巴却透露着不屈的倔强。或许成长的本质就是不断突破自设的结界,在每次颤抖的深呼吸里,把怯懦锻造成打开新世界的钥匙。那些曾令我窒息的注视,终将成为照亮前路的星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