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西电厂 杨金忠
近期,我有幸踏入遵义会议会址,这座承载厚重历史记忆的地方,宛如一座不朽的丰碑,屹立于岁月长河,见证着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伟大的转折,也为我上了一堂震撼心灵、意义深远的党课。
踏入遵义会议会址,是那座承载中国共产党命运的会堂,在岁月的洗礼下显得庄严肃穆。青灰色的砖瓦、雕花的门窗,仿佛在默默诉说着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这里举行扩大会议,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齐聚一堂,他们以非凡的智慧和勇气,在黑暗中摸索,在困境中抉择,为中国革命找到了新的方向。
走进会议室内,一张长方桌、一圈折叠靠背椅、一只木炭火盆,这些简单的陈设,还原了当年会议的场景。在这里,毛泽东同志批判了第五次反“围剿”和长征以来博古、李德在军事指挥上的错误,得到与会多数同志的支持,并确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领导集体。这次会议,在极端危急的历史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此刻历史在脑海中浮现,我认真聆听了讲解员的介绍,仔细观看了每一件珍贵的文物和历史资料。一幅幅图片、一份份文件、一件件实物,无不展现了革命先辈们坚定的理想信念、不屈的斗争精神。他们在艰难困苦中,始终坚守着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共产主义的信念,为了实现理想,不惜抛头颅、洒热血,这种精神深深感染了我,让我对党的历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对党的初心和使命有了更深刻的感悟。
遵义会议不仅是一次伟大的历史转折,更是一座精神的宝库,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遵义会议精神,就是坚定信念、实事求是、独立自主、敢闯新路、民主团结的精神。这种精神,贯穿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全过程,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奋勇前行。我想,在企业生产工作中,我们仍然需要这种革命精神,在困境中寻求方法,治设备之顽疾,以匠心去攻坚克难,守万家之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