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金清洁能源公司 吕绍洋
2025年8月5日24时,国家电投贵州金元织金“上大压小”异地改建项目(2×660MW)1号机组集控室内,电子屏上跃动的机组功率定格在661.2MW——世界首台660MW超超临界“W”火焰锅炉机组以各项性能指标优良,平均负荷率达到90%的优异成绩,顺利通过168小时满负荷试运行。掌声雷动中,国家电投贵州金元织金项目(织金清洁能源公司)负责人党委书记、董事长顾剑与身后几十名各单位干部职工相视而笑。这支平均年龄不到30岁的“青年铁军”,用713个日夜在乌蒙山脉深处书写了能源革命的崭新篇章。

培训铸剑:千辛万苦育英才
2023年9月,一群脸庞尚带青涩、身上还氤氲着“学生气”的大学毕业生,在发电运行党支部书记苏郁的带领下,踏入了茶园电厂、黔西电厂、普安电厂机组轰鸣的车间。机器的交响取代了课堂的宁静。望着眼前平均年龄不足28岁的“新苗”,苏郁目光灼灼,声音洪亮而充满力量:“兄弟姐妹们,脱掉‘学生帽’!我们是织金清洁能源公司两台机组顺利投产所育的‘新苗’!不负众望,全力以赴!”
“十年磨一剑,一朝试锋芒。”苏郁深知肩上重担。他不仅是引路人,更是严师与战友。三百多个日夜的“淬炼”随之展开。在苏郁的精心组织和专业负责人的倾囊相授下,青年们收起青涩,一头扎进复杂的设备与系统中。汗水浇灌出硕果:50余名青年淬炼成“全能巡操”,20多名“老师傅”成为副值班员。两本凝聚心血、近73万字的运行规程,上百份周密严谨的操作票、方案,字字珠玑,跃动着集体智慧的光芒——这汗珠凝结的“鲜活文字”,将在未来的岗位上熠熠生辉!
苏郁用责任点燃了青春引擎,为织金清洁能源公司锻造了一支充满希望的“运行预备队”。这群“育苗人”精心培育的“新苗”,如今已淬火成钢,正以磨砺出的锋芒,整装待发!

烈火试剑:青春闪耀攻坚路
2024年11月,发电运行部迎来第一场重要攻坚战——化学制水攻坚战。秋寒的制水车间,“PCF过滤、超滤、两级反渗透加混合离子交换器”处理工艺的设备嗡鸣作响。青年党员万兴丽紧盯化学车间出水电导率测量仪器,惊喜地呼喊划破沉寂:“出水电导率0.150us/cm,合格!”她和“娘子军”连续鏖战72小时,在数百次数据中捕捉到这个黄金参数,水质提前5天达到除盐水合格标准,满足每小时约210吨的除盐水需求,为机组注入“第一滴血脉”。
2024年12月,1号锅炉水压试验大捷。承压管道内压力高达几个兆帕,锅炉水压试验党员突击队长陈浩蜷身爬过密布的管排,手电光扫过每一道焊口。“针尖大的气泡也不放过!”10个昼夜奋战后,5万多道焊口在37.5兆帕超压下稳压20分钟,实现“零泄漏”。当捷报传出,满脸锈灰的年轻人被戏称为“织金铁矿工”,却在自己记录本上郑重写下:“焊缝质量=生命质量!”。
2025年4月,1号锅炉首次点火吹管成功。“3、2、1,点火!”发电运行部锅炉副主任陈浩的指令响彻集控室。随着燃气火焰在工业电视监测屏腾起蓝光光芒,世界首台660MW超超临界“W”火焰锅炉采用煤层气点火成功。这背后是几十类设备联调、上百台设备联动、0.6千帕超低燃气压力点火成功的创新突破与攻克——青年党员突击队用24小时轮值销号制,将调试任务的完成时间稳稳控制在规定时间内。
2025年7月:1号机组首并成功。“汽轮机转速稳定在3003转左右,各项参数均正常,开始并网!”。值长何德安:“发电机出口电压正常、励磁电压正常、主变出口电压正常......”当“并网成功”绿光亮起,大屏计时器正跳向“安全生产999天”。织金清洁能源公司副总经理杨昌学传来:“世界首台660MW超超临界“W”火焰锅炉机组并网成功!”

决胜168,青春熔铸行业标准
8月的织金,山麓热浪蒸腾。1号机组满负荷试运第7天,当运行团队人员、调试团队人员、设计团队人员、检修团队人员、施工团队人员已连续24小时鏖战7天,黑眼圈包裹着布满血丝的双眼望向大屏上的参数:“功率661.2MW,各项参数稳定!”捷报传来时,一组数字震撼业界:设计供电标煤耗低至284.01克/千瓦时——较其他传统W型火焰燃煤机组每度电节约标煤20克,每年可节约标煤12万吨;织金项目两台机组全部建成投运后,每年可减排二氧化碳30余万吨——双机减排量,相当于再造200万棵大树。“1号机组168小时试运行的圆满成功,是项目建设的重要里程碑,凝聚了全体参建者的智慧与汗水,为公司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动能。”顾剑表示。此刻的集控室外,2号机组已开始整套启动,55万千瓦风电场基桩正穿透岩层。这支青年队伍又扛起“风光火储一体化”的能源新使命——2025年底开工的风电与2026启动的光伏项目,将使清洁能源年发电量突破70亿千瓦时。

光明所向:青春漫卷新征程
随着首批清洁电能成功并入贵州电网,由苏郁带领的青年团队,在屏幕蓝光的映衬下,褪去了脸上的稚嫩,胜利的喜悦在晨曦中彰显。他们的庄严宣誓与坚定誓言,与汽轮机的轰鸣声共鸣,汇聚成一首奋斗的交响曲。
从生产培训到1号机组完成168小时满负荷试运行并转为商业运行,这些将青春融入超超临界机组的青年,以实际行动诠释了企业对能源事业的坚定承诺:党旗所指,必是光明所向;匠心所至,定当金石为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