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新能源公司 李雨泽
走出影院,八月炽烈的阳光骤然倾泻,刺得人不禁眯起了眼。方才银幕上那1937年南京城挥之不散的阴霾,那吉祥照相馆暗房里摇曳如血的红光,仿佛还黏附在视网膜上,与此刻铺天盖地的光明形成近乎撕裂的对照。
手中捏着的,是云浮罗定项目工地的安全帽,冰凉的塑壳下,指尖残留着胶片显影液般湿冷的触感。历史与现实,在这光影交错间猛烈撞击。
那方寸之间的吉祥照相馆,曾是烟火人间的微缩。老金的镜头中,留存着婴孩初绽的笑靥,记录着新人交叠的羞涩,沉淀着老人皱纹里的暖意。直到铁蹄踏碎门前的青石板,玻璃橱窗映出的不再是街市的熙攘,而是刺刀寒光与瑟缩的身影。
暗房,这诞生美好的地方,却在日军摄影的声声“朋友”中沦为炼狱的见证台。显影液中,同胞倒伏的躯体、焦黑的断壁、母亲空洞的泪眼,如同幽灵般次第浮现,无声地控诉着最深的绝望与最重的罪孽。阿昌颤抖的手镊起底片,那上面凝固的不是影像,是滚烫的血与灰烬。
胶片深处,藏着的是英雄们不屈的微光。阿昌佝偻的背脊,却在邮包被搜查的刹那绷的笔直,像一株在风暴中骤然绷紧的芦苇,用血肉之躯护住那藏匿真相的方寸之地;毓秀的水袖翻飞,胭脂掩盖泪痕,柔美之下是淬火的刚强;老金沉默地整理着相机暗盒,指尖的停顿,是赴死前无声的决绝。他们不是史册上的巨擘,却在深渊边缘,拼尽全力地用生命守护着那穿透谎言的芒刺。守护胶片,便是守护被践踏的尊严,守护未来可能照进黑暗的那一丝光亮。
思绪被工地的风拉回现实。眼前,罗定起伏的山峦间,一片片深蓝色的光伏阵列,正沉默地展向天际。它们整齐划一,如镜如海,贪婪地啜饮着岭南丰沛的阳光。这不再是暗房里挣扎求存的微光,而是我们亲手播种、倾力守护的时代之光。
手指轻轻抚过冰凉的光伏板,触感坚实。这触感,奇异地与电影中老金摩挲相机暗盒的凝重重合。他守护的是揭露黑暗的底片,我们守护的,是点亮未来的能量。烈日下的精准测量,风雨中的线路巡检,深夜图纸上的反复推敲,每一颗螺栓的紧固,每一组数据的校准……这些琐碎而坚实的劳作,不正是在延续着另一种形式的“守护”?
守护着能源转型的宏愿,守护着碧水蓝天的承诺,守护着万家灯火的安宁。这守护,无需枪林弹雨,却在日复一日的坚守中,同样蕴藏着沉甸甸的承诺。当电流顺着电缆奔涌而出,汇入时代的脉搏,那每一度清洁的绿电,都是对历史长夜里那点微弱但执拗光亮的遥远呼应——我们用奋斗,将胶片里渴望的光明,铸成了大地上真实的星河。
历史如胶片,在显影液中显露出沉重的底色。强权之下,文明何其脆弱;黑暗之中,微光何其珍贵。如今,站在无数先烈肩膀上的我们,无需再以血肉之躯去藏匿底片,却要以同样的敬畏与坚韧,去建设、守护这片光之田畴。让每一片蓝色的“光板”,都成为铭刻自强信念的碑石;让每一束转化的电流,都化为驱动民族前行的力量。
胶片里的回响,终将在光田的律动中,找到它最磅礴的延续。守护这时代的光明,便是作为绿电先锋的我们对历史最深沉的铭记与最庄重的作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