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员网     全国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     |     联系我们
企业文化
 
“和”文化
金元特质文化
行为规范
员工天地
文艺沙龙
书画摄影
您的位置:首页 > 企业文化 > 文艺沙龙 > 正文
新生力量的“归途”与“征途”
发布时间:2025/8/25 18:57:08

织金清洁能源公司 刘世莹

贵州的群山,在晨光熹微中渐渐苏醒,轮廓分明,默然俯视着这片土地。山风裹着青草与泥土的气息迎面拂来,我们这群国家电投的新鲜血液,踏上了拉练的征途,六公里蜿蜒山路正等待着我们丈量。阳光穿透薄雾,将金色的光晕洒在“十五营”的旗帜上。

山峦,对贵州青年而言,是起点,亦是归处。当年背着行囊与全家人的期盼,我走出层层叠叠的大山,去北方读大学汲取知识的光亮。如今学成归来,带着国家电投的召唤,重新踏上这片故土。山魂如烙印,早已深深刻入我们骨血之中,它牵引着我们走出,又召唤着我们回归。山路两侧,巨大的白色风机叶片缓缓旋转,光伏电板如新生的岩层般铺展于向阳坡面——这是现代工业文明对古老山体的深情回应,更是国家电投为大山注入的新血脉。当我们登上山脊,俯瞰训练营驻地那片宏伟的火电厂建筑群时,一种强烈的归属感油然而生:这既是我们学成归来后锚定的坐标,更是我们即将扎根奉献的热土。我们携着山外世界的见识与知识返航,只为让群山深处,也能亮起不灭的文明灯火。

贵州的山,从来都不是平坦的坦途。刚出发时,山间的薄雾还未散尽,湿润的空气里弥漫着草木与泥土的清香。队伍像一条长龙,在蜿蜒的山路上缓缓前行,旗帜在队伍最前方猎猎作响。扛旗的是黔北电厂的张凯,这个身高一米八的大男孩,从出发起就把沉甸甸的队旗牢牢扛在肩上。

山路渐陡,脚下的碎石开始硌得人脚掌发疼,不少人的呼吸渐渐变得粗重。有同学提议让小林把旗帜暂时收起来,等平缓路段再展开,他却只是抹了把额头的汗,笑着说:“这旗帜得一直飘着,它是咱们队伍的魂。”正午时分,阳光变得灼热,山路陡峭得几乎需要手脚并用,张凯的T恤早已被汗水浸透,紧紧贴在背上,肩膀因为长时间负重而微微颤抖。但那面印着“国家电投”字样的旗帜,任凭山路陡峭,肩头旗帜始终迎风猎猎飘扬,从未懈怠,从未放下——那旗帜便是信念的化身,在每一次疲惫欲坠的时刻,像一团永不熄灭的火焰,指引着队伍前行的方向。

队伍里的互助温情,比山间的清泉更让人沁心。我们班被分成了五个小组,每个小组都有一位小队长负责协调。走进半山腰的密林路段时,路面湿滑难行,小队的队长几乎成了“专职背包员”。他自己背着沉重的登山包,手里还拎着两位女同学的水瓶,口袋里塞满了队友们递过来的能量棒。“你们保存体力,重物我来扛。”这句朴实的话,他一路重复了无数次。男生们主动分担,将女生的背包接过来背在自己身上,寻到树荫下的石凳或带靠背的椅子,也总是谦让给女同学。这些细微处的关照,如林间清风,拂去了跋涉的疲惫,也凝聚起整个团队的心。山道上,有同学脚步踉跄时,立刻有手伸过来搀扶;有体力不支落在后面,前方总有人停下来耐心等待。山风拂过,树影婆娑,我们相互扶持、共同攀登的身影,仿佛一幅关于“坚守”的无声誓言图卷:纵然前路陡峭,只要并肩,便没有真正的高不可攀。

山路虽险,却处处彰显着组织者的用心:路线规划清晰合理,后援车辆与物资补给车如影随形,充足的食水储备在每一个休整点静候,安全设施更是无声而坚实的守护。这份周全,宛如另一座无形之山,让我们走得安心而踏实。

六公里山路终于被我们甩在身后,当我们站上山顶,俯瞰训练营所在的电厂以及更远处层峦叠嶂,一种豪情油然而生。这短暂而深刻的拉练,何尝不是我们未来职业生涯的生动预演?山路崎岖,正如电厂运行中可能遇到的艰难险阻;团队无言的互助,恰是日后工作中不可或缺的协作精神;而那面始终不倒的旗帜,正是我们守护能源事业的坚定信念与不灭的初心。山魂所铸就的坚韧筋骨,将支撑我们在任何岗位上都站得挺拔如松。

拉练中那些周全的保障细节,那份“安全第一,生命至上”原则的贯彻,已在我们心中悄然构筑起另一座无形的安全之山。未来,我们亦将秉持这份沉甸甸的责任与担当,将“安全”二字熔铸成工作每一环节的基石,用严谨细致去守护万家灯火的明亮与温暖——那正是国家电投赋予我们最庄重的使命。

拉练结束,群山再次归于沉静,仿佛什么也没发生。可我知道,我们走过的每一步路,都已成为山的一部分;而山赋予我们的坚韧与深情,也将永远成为我们的一部分。当未来某天,我们坚守在偏远的电厂岗位上,于寂静深夜听见机组沉稳运行的轰鸣,那声音必会与当年山间的松涛、同伴的呼吸声奇妙地交织在一起——汇成一首唯有大山才懂得吟唱的颂歌。

当城市在远方亮起灯火,那便是群山写给星空的诗行;而我们,将以青春与责任为笔,在这片苍茫的土地上,继续书写关于光与热的篇章。贵州的山,见证了无数电力人的奋斗与坚守。而我们,正带着这份大山的馈赠,接过前辈的接力棒,在新时代的征程上,继续书写属于电力人的大山情怀与青春华章。这六公里的山路,是结束,更是开始——一段关于热爱、责任与传承的故事,正在群山之间,悄然延续。

责任编辑:临时责任编辑 1 关闭窗口 1 回到顶部
相关文章
五人成军,协作筑峰 [08-25]
铁窗里的信仰之光 [08-25]
我与绿电交通的“新”故事 [08-25]
细察水质脉,守护电厂心 [08-25]
乌蒙星火照征程,青春向党谱新篇 [08-25]
金陵游记 [08-25]
一场淬炼成钢的成长之旅 [08-25]
于光影中触摸历史的伤痛 [08-25]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贵州金元报
《2013足迹》 | 《2014足迹》
版权所有:国家电投集团贵州金元股份有限公司
公司地址:贵州省贵阳市观山湖区金阳北路296号(邮编:550081)
黔ICP备10200931号-1     贵公网安备 52011502000306号
技术支持:贵阳卓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维稳信访工作联系方式
单位:国家电投集团贵州金元股份有限公司
接访部门:办公室
通信地址:贵州省贵阳市观山湖区金阳北路296号
电子邮箱:zengying@jyep.cn
投诉电话:0851-86992728   86992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