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北水电厂 仇茂菊
最早接触瑜伽是在2012年。一个周末,旭美女兴致勃勃地邀请我,一同前往老城纪念广场参加一场瑜伽推广活动。在与遵义市资深瑜伽老师康静深入咨询交流后,我们毫不犹豫地办了卡。那时女儿正读小学,我下班后要兼顾孩子的生活与学习,只有周末能挤出时间上一节瑜伽课,练习时间格外有限。一年多后,我搬离了老城,加上女儿面临小升初的关键节点,便与瑜伽断了联系。
女儿升入初中后,丈夫又被调往异地工作。工作的压力与独自照顾孩子的辛劳叠加,让我的睡眠质量急剧下降,身体也逐渐陷入亚健康状态。起初,我尝试用中药调理,可一段时间下来效果甚微,一旦停药便立刻打回原型。“是药三分毒”,我决心丢掉药罐子,转而通过体育锻炼强身健体,这才重新拾起了瑜伽。
重新练习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最初身体僵硬得厉害,做任何体式都格外吃力;练完后肌肉酸痛难忍,连抬手、弯腰都觉得费劲。但我没有放弃,坚持练习半年后,身体的变化悄然发生:肌肉酸痛渐渐消退,身体开始变得轻盈舒展,连原本急躁的脾气也柔和了许多,最惊喜的是,困扰许久的睡眠问题有了明显改善。身体的轻松与睡眠的好转,让我更加坚定了坚持练习瑜伽的决心。偶尔也会有偷懒的念头,可每当看到瑜伽群里姐妹们相互督促、加油打气的消息,倦意便会瞬间消散,便又满血复活的起身奔赴瑜伽馆。后来,我的状态越来越好,走路带劲,气色红润,家人朋友见了都忍不住说“你像变了个人”。
如今,我坚持练习瑜伽已整整九年。为了更深入地探索瑜伽这一神奇的灵性世界,我不仅坚持上大课,偶尔还会预约私教进行针对性训练,同时阅读瑜伽相关书籍,系统学习瑜伽的基础知识。在我看来,瑜伽早已不只是一种身体的运动方式,更是一种心灵的修行方式,它如同太极拳一般,讲究身心合一。每一次练习,我都会先将身体调整到伸展舒适的位置,再将注意力集中在呼吸上,在一呼一吸间找到身体与心灵的平衡点,真切体会到身心共鸣与融合的奇妙。在日复一日的练习中,我从不同体式里读懂了别样深意:“山式”教会我端正与顺位,“战士式”让我体会到力量与坚定,“前屈”蕴含着放下与谦卑,“后弯”助我打开心胸传递包容,“扭转”是放松与转换的智慧,“平衡”需要淡定与专注,“倒立”则象征着从容与换位思考。
瑜伽不仅重塑了我的身体,更教会我如何面对生活。每当生活中出现焦虑与紧张,我便会通过一场瑜伽练习放松下来,让紧绷的心在呼吸与体式间暂时松绑。那一刻,世界仿佛只剩下我与自己的身体,没有好坏之分,无需与他人对比。女儿进入高三阶段,周末我坚持和女儿一起去上一节瑜伽课,她放下堆满公式的习题册,我暂别琐碎的家务,在一呼一吸的拉伸里,我们不谈月考排名,只聊腰背舒展的松弛,让瑜伽垫成为缓解高三焦虑的“减压岛”。在疫情封城孤独惶惶的日子,也所幸有瑜伽相伴,每天坚持规律练习,在每个体式中静心专注,在大汗淋漓中感受一呼一吸的宁静,感受生命缓缓流动的节奏,心也随之变得开阔。
练习瑜伽的这些年,另一个珍贵的收获,便是结识了一群志同道合、充满正能量的“伽友”。我们虽来自各行各业,却有着相似的生活经历与相同的瑜伽感悟。一路走来,我们一同学习、分享心得、互相扶持、彼此鼓励,在健身路上始终保持着自律与坚持,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健康中国”的理念,努力成为优雅平和、身心健康的现代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