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员网     全国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     |     联系我们
企业文化
 
“和”文化
金元特质文化
行为规范
员工天地
文艺沙龙
书画摄影
您的位置:首页 > 企业文化 > 文艺沙龙 > 正文
生命的重量:读《活着》后的存在之思
发布时间:2025/9/30 15:26:46

黔西电厂 罗智仁

当合上《活着》的最后一页,福贵牵着老牛缓缓走向田野的身影,在我脑海中凝成了一幅温暖而坚定的画面。这个历经风雨的男人,在余华的笔下既没有被塑造成悲情的受害者,也没有被神化为逆袭的英雄,他只是以最本真、最执着的姿态“活着”——这份对生命的坚守,本身就是对生命意义最动人的诠释。

福贵的一生犹如被命运反复打磨的璞玉。从养尊处优的地主少爷到躬身耕作的农民,从阖家团圆到独自前行,每一次人生的转折都足以让常人却步。但令人动容的是,福贵面对生活起伏时,既没有沉溺于过往的辉煌,也没有向苦难低头,而是始终保持着对生命的热忱与韧性。当他埋葬最后一个亲人家珍后,平静地说出“往后就我一个人过了”,这份坦然接受命运却不向命运妥协的姿态,展现出震撼人心的精神力量。余华用细腻的笔触告诉我们:活着不需要惊天动地的理由,活着本身就是最珍贵的意义。

小说中反复出现的“活着”二字,像一束微光,温柔而坚定地照亮着读者的心灵。当有庆用年轻的生命诠释了善良,凤霞在生命的最后一刻迎来了新的希望,苦根在懵懂中体验了生活的滋味——这些看似遗憾的瞬间,反而让福贵的“活着”更具力量。在人生的风雨中,坚守本身就是最动人的成长。这让我想起加缪笔下的西西弗斯:推石上山的坚持,恰是对生命热爱的最好证明。福贵在失去中依然选择前行,这种对生命的珍视,就是对无常命运最有力的回应。

《活着》最深刻之处在于打破了传统叙事对“圆满”的追求。福贵的人生没有轰轰烈烈的救赎,没有突如其来的顿悟,却有着对生活最朴素的热爱。晚年的他买下一头待宰的老牛,两个孤独的生命相互陪伴、彼此温暖——这个场景温柔地告诉我们,生命的美好不在于一帆风顺,而在于历经沧桑后的相互扶持。余华似乎在说:生命不一定要走向耀眼的升华,它可以是平淡日子里的默默坚守。这种对生活本质的真实呈现,让我们更深刻地感受到了生命的温度。

当福贵回忆道“我看着那条弯曲着通向城里的小路,仿佛还能听到我儿子赤脚跑来的声音”时,个人的回忆与岁月的痕迹交织在一起,迸发出温暖的力量。余华让我们明白,无数个体的坚持与热爱,才构成了生活最动人的底色。福贵的人生故事,实际上是普通人在生活浪潮中对生命执着追求的缩影。这种将个人经历融入生活本质的书写,赋予了小说超越时空的情感重量。

在当代社会,我们常常被成功、幸福、自我实现等标签所裹挟,而《活着》却让我们静下心来,感受生命最本真的美好。剥离所有外在的光环,生命本质上就是一场充满希望的旅程。福贵的人生向我们提出了一个深刻的问题:当生活遭遇挫折,人该如何继续前行?小说的回答或许是:因为生命中总有值得珍惜的瞬间,这份美好不在于它有多耀眼,而在于它本身就是无法替代的存在。

阅读《活着》的过程,就像经历一场心灵的洗礼。合上书页,心中涌动着的是对生命的敬畏与热爱。福贵教会我们的,不是如何战胜命运,而是如何带着对生活的热爱勇敢前行。在这个追求速成的时代,这种关于普通人如何坚守生活的故事,反而给了我们最真实的精神力量。正如老牛与福贵相依为命的结尾所暗示的:生命的温暖,恰恰存在于正视生活的挑战后,依然选择热爱生活的勇气中。

责任编辑:临时责任编辑 1 关闭窗口 1 回到顶部
相关文章
人间绿宝石 [09-30]
他,听到了设备的“脉搏”,看见了隐患的“温度” [09-30]
愿我们都能活成一束光 [09-30]
旅梦山河叙人文 [09-30]
月是旧时明 [09-30]
边城旧梦 [09-30]
茶电·二号机晨启 [09-30]
管道深处 [09-30]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贵州金元报
《2013足迹》 | 《2014足迹》
版权所有:国家电投集团贵州金元股份有限公司
公司地址:贵州省贵阳市观山湖区金阳北路296号(邮编:550081)
黔ICP备10200931号-1     贵公网安备 52011502000306号
技术支持:贵阳卓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维稳信访工作联系方式
单位:国家电投集团贵州金元股份有限公司
接访部门:办公室
通信地址:贵州省贵阳市观山湖区金阳北路296号
电子邮箱:zengying@jyep.cn
投诉电话:0851-86992728   86992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