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北电厂 杨建花
走进黔北电厂,红帽子、黄帽子、蓝帽子穿梭在各个设备之间,巡检、消缺、验收……忙碌的身影、嘀嗒的汗水、撕扯的喊话,人的声音裹挟着机器的轰鸣声回荡在生产现场的每个角落,奏响了一首又一首奋斗之歌。
在黔北电厂奋斗的人群中,有一支队伍非常亮眼,他们是由使用部门、技术部门和监督部门组成的验收队伍,他们尽职尽责,用专业当“镜子”,用技术当“尺子”,为项目的质量和数量进行验收把关,他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杆秤,精准把控度量,确保黔北电厂各类项目的“质”与“量”。
严谨细致,把好“质量之秤”
质量是安全生产的基础,是工程验收合格的关键和根本,要保证工程质量符合生产要求,验收人员对质量的现场认定非常重要。虽然角色定位不同,但在验收现场,使用部门、技术部门、监督部门都能够恪尽职守,运用储存的知识、经验和技巧来把好项目验收的“质量之秤”。
一个工程竣工,是否完成约定的内容、完成的内容是否符合要求、是否能够投入生产使用,都需要验收人员结合合同、施工现场进行专业判断。目测法、观察法、计算法是项目验收最常见的方法,验收现场,他们爬高走低,熟练地穿梭于各个角落。
看、问、摸、敲、比、量、测、算……为确保经过验收的项目质量过关,他们都很谨慎,合同的约定、使用的材料、施工的情况、完成的时间、测量的尺寸、计算的数据等正不正确、合不合理都需要一遍一遍的结合实际与施工方核对。他们心中明白,工程质量是基础是关键,是今后该设备能够正常运行的保障,关乎全厂的安全生产,他们严格细致、谨小慎微,牢牢稳住质量的天平。

明察秋毫,把好“数量之秤”
“差之毫米,失之千里。”一分钱、一平方、一厘米……验收结算中,哪怕是一个很小的数字,对结果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油漆刷了多少平?栏杆修理了多长?路面硬化了多少?每一个数字的核对,都需要到现场测量,然后再根据测量结果进行计算。
一卷尺子、一支笔、一张签证单是验收人员的标配,验收现场,无论高低、远近,他们都要进行测量,经过双方签字认可的准确、完整的数据,将成为后续结算支付的数据来源。结算审核中,使用部门、技术部门和监督部门也要再次对相关的数据进行核实、计算,他们熟悉每个角落和每个设备,所以每一个环节,他们都心中有数。严格审核、相互配合,环环相扣、层层递进,也正是每个环节的严格审核把关,降本增效和细节管理的目标才得以实现。

刚正不阿,把好“公平之秤”
秤被认为是正直无私、光明磊落的象征,从古至今无数的交易都在不同种类秤的衡量下完成。项目验收中,使用部门和技术部门负责根据工程量清单进行一一核对,施工方负责对自己完成的工程进行介绍和指认,监督部门监督整个过程的开展,验收就是一个衡量物品的特殊之秤。在此期间,如果遇到分歧、疑问以及不确定之处,几方代表可以在监督部门的监督下现场进行协商和确认。验收人员需要客观公正地评价工程质量和数量,不偏不倚,站在企业整体利益的角度与施工方进行交流。
“我们来现场查看、测量,是我们应该尽的责任,以后你们的结算申请才有根有据,才会被认可,只要你们做完、做好符合约定的工作,我们是不会故意刁难你们的,我们不亏你们,你们也不能弄虚作假……”面对施工方提出的疑问,一位验收人员非常坚定地说道。不管是现场验收还是结算审核,每个人都会拨弄心中公平之秤,严格、认真对待每一个项目、每一个施工单位、每一笔结算业务,是对各方都负责的态度和行为,构建了和谐稳定的生产经营环境。

唇枪舌战,把好收方之口;分文必争,算好经济总账。当看到50多岁的他义无反顾地爬到四十多米高的脱硫塔顶时,当看到大大咧咧的他能够精准指出问题并快速测算出正确的数据时,当看到沉默寡言的他为了一个数据与施工方据理力争时,我明白到现场验收学习的不仅是知识,更是他们那份专注、敬业和责任。
“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守土负责。”一份工作、一个岗位,就有一份责任。黔北电厂有无数像他们一样的一线电力工人,每天都在坚持坚守、创造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