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园电厂 陈雯義
5月1日劳动节,热控二班班长任世信带着新人陈雯義、冯有潜深入电除尘设备区,在隐患治理一线展开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传承课堂”。
“三次气快关阀是灰斗卸灰的‘咽喉’,蛇形管长期受振打装置影响,极可能因松动引发信号中断。”信哥一到现场就锁定目标——阀体后方的松落管线如“麻花”般垂落,部分胶带已开裂。“这些管线是设备的‘神经’,松落不仅影响美观,更可能导致信号中断,发现有线路松动的情况,就要在问题出现之前就及时处理,防患于未然。”他轻拽管线,发现多根线路随振动明显晃动:“看,这根反馈信号线晃动幅度超过10厘米,必须立即加固。”
三人迅速分工:冯有潜用剪线钳小心拆除旧胶带,陈雯義按图纸核对线路编号并记录松动位置,信哥则用扎带在支架上固定“U型缓冲弯”:“缓冲弯能缓解振动应力,就像给管线装‘减震器’。”当剥离一段破损蛇形管时,他指着内部轻微磨损的线路表皮:“别小看这道痕迹,继续发展可能造成绝缘击穿,控制信号中断,影响灰斗卸灰效率。热控人看设备,要像医生问诊——看参数、听异响、摸温度,缺一不可。”
现场整治间隙,陈雯義指着控制柜问:“信哥,顺控逻辑里的‘阀门互锁’是怎么实现的?”信哥回到辅控室调取系统组态画面:“你看,当#1电场快关阀开启时,#2电场阀门会自动锁定禁止操作,这通过PLC程序中的‘互锁寄存器’实现。”
“信哥,顺控逻辑到底怎么理解?”陈雯義提出困惑。信哥笑着带两人回到班组,调出除灰系统逻辑资料:“顺控就像一套‘自动指令集’,比如灰斗料位高时,系统会按‘触发振打→延时30秒→判断料位是否下降→若否启动卸灰’的逻辑运行。”
暮色中,整治后的电除尘设备恢复整洁,新人的笔记本记满了参数、回路图和故障处理要点。信哥拍了拍两人肩膀:“热控工作没有捷径,唯有把每条线路的原理吃透、把每个顺控逻辑的‘为什么’想通,才能在故障面前‘心里有底’。”
这个劳动节,信哥用管线整治教会新人“手稳”,以系统讲解教会“脑明”,更用带着岁月痕迹的资料和现场实践,让“严细实”的热控精神在两代人之间完成了温暖的传递。那些关于设备的敬畏、对技术的较真,正如同重新理顺的管线,在新人心中延伸出一条清晰的成长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