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园电厂 李红磊
当天安门广场的晨光刺破云霄,当 80 响礼炮在长安街上轰鸣回荡,当 “1945” 与 “2025” 的年号台在广场中央巍然矗立,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80 周年大会的庄严序幕就此拉开。这场跨越时空的致敬,既是对 3500 万抗战英烈的深情告慰,更是一个民族对历史的坚定铭记、对和平的执着守护、对未来的豪迈宣示。
“中华民族是不畏强暴、自立自强的伟大民族!” 习主席的铿锵话语,如惊雷般激荡在每个人的心头,瞬间将我们的思绪拉回那个山河破碎、风雨如晦的年代。80 年前,没有先进的武器装备,没有稳固的后方支援,却有无数中华儿女怀揣着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的气节,用血肉之躯筑起抵御侵略的长城。他们中有冲锋陷阵的将士,有奔走呼号的志士,有捐躯赴国难的百姓——从杨靖宇将军胃里只有棉絮与树皮的坚守,到八路军战士 “最后一颗子弹留给自己” 的决绝,再到千万民众 “把最后一粒米当军粮,最后一尺布做军装” 的奉献,正是这无数 挺身而出的平凡身影,汇聚成了中华民族不屈的脊梁,在正义与邪恶的生死较量中,拼出了民族存续的希望,赢下了人类正义的荣光。这段用鲜血写就的历史,从来不是陈列在博物馆里的旧物,而是刻在每个中国人骨子里的精神密码,时刻提醒我们:和平从不是历史的 “常态”,而是无数先烈用生命换来的 “馈赠”,我们永远不能忘记 “从哪里来”,更不能丢掉那份 “不畏强暴、自立自强” 的民族血性。
当阅兵方队迈着铿锵的步伐走过天安门,当崭新的军旗在风中猎猎作响,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支军队的硬实力,更是一个民族守护和平的软担当。深空蓝的军事航天部队,承载着 “上九天揽月” 的航天梦,让中国的目光延伸至宇宙深处;赛博灰的网络空间部队,守护着数字时代的国家边疆,为信息安全筑起坚不可摧的屏障;量子紫的信息支援部队,以科技为刃,让战场感知更敏锐、指挥协同更高效;松枝绿的联勤保障部队,如 “移动的长城”,为全军提供坚实的后勤支撑。这四支战略兵种的首次集中亮相,是中国军队力量结构优化的生动缩影,更是新时代中国捍卫和平的坚定底气。
而当歼20s、歼35战机呼啸而过,当东风 61、东风5C导弹昂首列阵,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令人震撼的 “大国重器”,更是一个民族 “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 的硬核实力。这些覆盖全球的打击力量,不是为了挑起战争,而是为了守护和平 。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这土地上有先烈的忠魂,有今日的辉煌,更有明日的憧憬。作为国家电投贵州金元的一份子,观看阅兵的激动终将沉淀为工作中的动力——以对土地的 “深沉之爱” 为笔,以能源人的担当为墨,在黔贵大地的画卷上,续写属于新时代的奋斗篇章。
80 年风雨兼程,从 “站起来” 到 “富起来” 再到 “强起来”,中华民族走过了波澜壮阔的征程;80年初心不改,从 “为国家生存而战” 到 “为民族复兴而战”,中国人民始终坚守着不变的信仰。此次九三盛典,不仅是一次对历史的回望,更是一次对未来的出征。让我们以历史之炬,照亮前行之路;以先烈之志,砥砺奋进之心,在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上,续写属于新时代的辉煌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