鸭溪运营 龙春莲
《活着》里福贵的一生,仿佛被命运的手反复揉搓。他失去了所有至亲,最后只剩一头老牛相伴。
当我合上书页,窗外的电厂传来熟悉的轰鸣,忽然想到:我们大多数人何尝不是另一种意义上的“福贵”?在生活的重压下,我们依然选择活着,而且努力活出温度与尊严。
作为鸭溪电厂的一名库管员,我的世界是由整齐的货架、编号的零件和厚厚的台账构成的。每天清晨刷卡进门,第一件事就是核对清单。小到一颗螺丝钉,大到一台电机,都必须分毫不差。这份工作需要极致的耐心与细致,就像福贵在田里耕种那一亩三分地,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我曾觉得这样的生活太过平淡,直到经历了人生的骤变——成为单亲妈妈的那天起,我才真正理解了“活着”二字的重量。库房里最让我安心的是那个小小的工具角。各种型号的扳手、螺丝刀排列得井然有序,每一件都擦得锃亮。它们沉默不语,却随时准备修复什么。这让我想起自己——生活给了我残缺的零件,我却要学会把自己组装成完整的样子。每天下班前,我都会仔细清点工具,就像清点一天的心情:今天有没有对孩子不耐烦?工作有没有出差错?还有什么可以做得更好?记得最艰难的有个冬天,孩子连续高烧,我请了三天假照顾她。回到库房时,发现同事们悄悄帮我整理了所有货架,还在抽屉里放了感冒药和一张纸条:“辛苦了,有我们在。”那一刻,我在冰冷的零件中间触摸到了人性的温度。就像《活着》里福贵在苦难中遇到的那些善意,虽然微小,却足以照亮前路。
如今,我依然每天穿着工装穿行在货架间,下班后赶去学校接儿子。我们的生活不富裕,但很充实。我教儿子认识各种工具,告诉他螺丝钉虽小,却能固定巨大的机器;告诉他妈妈的工作虽然平凡,但电厂发出的每一度电都有我们的付出。《活着》最打动我的不是福贵承受了多少苦难,而是他在经历所有苦难后,依然能够平静地讲述自己的故事。正如余华所说:“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作为单亲妈妈,我可能给不了孩子最优渥的条件,但我可以让她看到:即使生活给予我们最普通的牌,也要认真打下去;即使工作在最平凡的岗位,也要保持库房干干净净;认真做好每一笔进出库日明细账,做到账卡物相符。即使遭遇再大的风雨,也要把工具擦得锃亮,随时准备修复生活。
每一个平凡岗位上的劳动者,每一个默默撑起家庭的父母,都是生活的英雄。我们不需要轰轰烈烈的事迹,只是在日复一日的坚持中,已经写出了最美的生命诗篇。就像电厂持续不断的轰鸣声,平凡,却是这个世界运转的基石。
因为活着本身,就是最积极向上的姿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