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雍电厂张仁玉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科学论断如一盏明灯,照亮了中国绿色发展的道路,也为纳雍电厂的转型升级指明了方向。“十四五”期间,在积极响应国家“双碳”目标的时代浪潮下,纳雍电厂深入践行“两山”理论,将绿色发展理念融入生产运营的每一个环节,致力于在保障能源供应的同时,实现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共生。
技术革新,提升火电环保水平
随着环保要求的不断提高和“双碳”目标的深入推进,火电行业正在积极通过技术革新,实现绿色转型。纳雍电厂作为“西电东送”首批骨干项目之一,承担起央企责任,从2015年下半年就开始组织技术力量,超前开展机组超低排放改造调研和技术研究,并确定纳雍电厂2号机组作为贵州省首批超低排放试点机组,于2017年4月正式开工改造,同年11月2日完成通烟,最终经过热态整体调试达到超低排放要求,并于11月21日完成CEMS 验收和工程环保验收。
根据2号机组超低排放改造后取得的明显效果,此后,纳雍电厂继续推进1、3、4号机组的超低排放改造工作。历时4年,纳雍电厂一厂4×300兆瓦机组全部完成超低排放改造,成为贵州省首家完成4×300兆瓦机组超低排放改造的企业。
纳雍电厂还不断加大节能减排改造,实现煤泥废水回收利用率达100%,锅炉燃烧器改造,属地建设充电站等,推动了传统能源向低碳化延伸。

热电联产,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大多数人的印象里,火力发电厂与食品加工厂是两个毫不相干的世界。然而,纳雍电厂为了做强厂区“强链、补链”工作,穷尽一切方法积极引进利用蒸汽生产豆制品的企业,让剩余蒸汽得到重复利用,助推国家“双碳”目标达成。
2020—2021年,两年时间里纳雍电厂引进了两家利用蒸汽生产豆制品的企业坐落在厂区周边。充足且压力稳定的蒸汽对于豆制品生产而言,意味着煮浆时温度始终保持在最佳区间,既能彻底杀灭黄豆中的胰蛋白酶抑制剂等有害物质,又能避免局部过热破坏豆浆的营养成分,让每一口豆制品都兼具安全与健康。数据显示,这两家企业每年的蒸汽使用量约在3万吨,相当于每年节约标准煤3000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8000吨左右。
随着引进的这两家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实现年产值3000万元以上,并解决了当地近200名群众的就业问题。为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做出了积极贡献。

绿色多元,开拓能源融合发展
清晨的阳光洒在深蓝色的光伏板上,与厂区内高耸的烟囱形成鲜明对比。这个曾经以燃煤发电为主的纳雍电厂,如今正悄然蜕变,成为传统能源与新能源融合发展的探路者。
纳雍电厂为了推进“新能源+”的融合应用,不断提升绿色发电比重,将闲置的厂区屋顶和生活区屋顶安装光伏板。该项目在生活区安装3350块光伏板,容量为1.9095MW;厂区安装3760块光伏板,容量为2.14605MW,形成了覆盖全厂的分布式能源网络。经测算,项目投运后年均发电量约405万千瓦时,每年可为纳雍电厂节约标准煤1370余吨,等效减排二氧化碳约3920吨,环保效益显著。最令人意外的是,这个项目还带来了额外收益——彻底解决了多年来纳雍电厂生活区23栋职工楼屋顶“雨季漏水”“夏季炎热”的境况。
此外,纳雍电厂在贵州金元股份有限公司的统筹部署下,2021年负责纳雍屯脚光伏电站的开发建设,该项目装机容量50MWp,年发电量可达5050万KWh;2023年,成立专班和西能公司对纳雍县文昌街道办事处石板河社区箐脚村100兆瓦/200兆瓦时独立共享储能电站建设;现在,纳雍电厂正在对所属县域风电资源进行深度摸排,加快推进已锁定资源的核准和建设。这些都是纳雍电厂的经历,这不仅是一场技术革命,更是一场理念变革。

“生态为笔,擘画未来”。近年来,纳雍电厂围绕国家电投集团“创造绿色价值”的企业使命,坚持把生态兴厂、产业强厂贯穿发展始终。“我们要继续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碳排放;积极探索转型发展领域,全面推进纳雍新厂(2×660兆瓦)煤电项目建设,配套新能源资源指标的获取和新能源联营落地”。纳雍电厂厂长焦明勇谈到,同时紧扣“强链、补链”主题,对现有机组进行节能环保的技术改造,进一步地节能降耗,持之以恒推进生态文明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