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新能源公司 谭西紫
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蓄意制造柳条湖事件,继而炮轰沈阳北大营,悍然发动了对中国东北的侵略战争,也将“国耻”二字永久地烙刻在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忆之中。九十余年岁月更迭,战火与硝烟早已散去,但“九·一八”所承载的民族苦难与奋起抗争的精神,却穿越时空,依然沉重而清晰。对于新时代青年而言,铭记“九·一八”,绝不是对伤痛历史的简单回顾,而是对民族根脉的追寻、精神谱系的接续,更是对时代使命的理性认知与自觉承担——我们应以历史照亮现实,以行动回应牺牲,让国耻警钟长鸣,让复兴之路步履坚定。
深植历史记忆:新青年构筑精神根基的必然选择
历史是民族的集体记忆,精神是历史的升华与延续。“九一八”事变虽然以东北沦陷为惨痛开端,但它也迅速点燃了全民族救亡图存的烽火。赵一曼在日寇酷刑下坚贞不屈,留下“未惜头颅新故国,甘将热血沃中华”的绝笔;杨靖宇将军率领东北抗联在林海雪原中艰苦周旋,“火烤胸前暖,风吹背后寒”是他们真实的战斗写照;北平、上海等地大批青年学生走出课堂,高呼“停止内战,一致对外”,以呐喊唤醒沉默的国土……这些并不是尘封的“过去时”,而是融入民族血脉的“精神基因”,是一代人用生命写就的尊严与信仰。
新时代的中国青年生长于和平年代,未曾亲历战火,对历史的感知往往来自书本、影像和纪念馆。但如果仅把“九一八”当作一段必须掌握的知识点、一项应试内容,就极易陷入历史虚无主义的陷阱,弱化其背后的精神价值。当我们走进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面对那些生锈的步枪、破损的钢盔、泛黄的照片和字迹模糊的家书,所感受到的远不止于悲壮——更是一种在极端劣势下依然迸发的不屈韧性、一种“舍小家为大家”的集体主义情怀。这些实物与史料构建出的历史现场,让我们理解爱国主义并非抽象,它就体现在每一位坚守战位的战士、每一名传递情报的地下工作者、每一位捐出积蓄支援前线的普通民众身上。
新青年唯有主动走进历史现场、阅读原始文献、倾听亲历者叙述,才能真正完成与先辈的精神对话,将“不屈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内化为自身的价值尺度。这段历史应当成为我们思想成长的根基性记忆,帮助我们在多元价值观并存的今天,依然能够锚定精神坐标,明辨是非、坚定前行。
洞察发展逻辑:新青年理解强国之路的关键参照
国家与民族的发展,从来不是凭空而起的历史断层,而是建立在对重大历史事件的深刻反思与系统总结之上。“九·一八”事变留给中国最深刻的教训就是:落后必遭欺凌,软弱必受侵略,没有强大的综合国力,就没有真正的国家安全与国际尊严。
正是从这一沉痛历史教训出发,新中国成立之后,“强国”成为整个民族共同奋斗的目标。从建国初期克服万难研制“两弹一星”,打破西方核垄断与技术封锁;到改革开放大胆探索,激活经济潜力、融入全球体系;再到新时代以来,在航天探测、深海研究、国防建设、数字科技等领域实现系统性突破——中国每一步的重大发展,都可以看作是对“九一八”之殇的回应。我们发展高科技武器,不是为了耀武扬威,而是为了让历史不再重演;我们强调“把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正是因为吃过关键领域受制于人的苦头。
2025年9月3日,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阅兵式上,歼20s、歼35战机呼啸而过东风 61、东风5C导弹昂首列阵无一不彰显国家威慑力,这些场景每每令人热血沸腾。但沸腾之余,更应读懂其背后的历史语言:它们是对当年先烈们以落后装备苦苦抵抗的告慰,也是对“如果当时我们有……”这一历史假设的有力回答。新青年若不了解抗日战争以来的屈辱与抗争史,就难以真正理解国家为何始终强调“科技自立自强”、为何持续加大科研投入、为何把能源安全、粮食安全、网络安全提升到战略高度。
只有将历史与现实贯通起来,才能清醒认识到:中国的崛起不是在真空中发生的,它始于一雪前耻的集体意志,成于一代代人的踏实奋斗。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既要为国家的强大而自豪,更要明白“守业更比创业难”。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我们应始终保持忧患意识,将个人所学所长投入国家关键领域,助力维护来之不易的发展成果,推动民族复兴进程行稳致远。
践行岗位使命:新青年传承历史精神的现实路径
铭记历史的最终目的,是走向未来、扛起责任。作为新时代的国家电投集团青年员工,我们虽不需像先辈那样浴血奋战,但“铭记九一八”的精神感召,正转化为我们坚守岗位、奉献能源的实际行动。在国家电投集团这片肩负国家能源战略的主阵地上,每一天的工作,都是对历史最好的回应。
国家电投集团作为我国能源行业的骨干企业,事关国家能源安全、经济命脉和绿色转型大局。在这里工作的我们,深知自己不仅是企业的一员,更是国家战略的践行者。我们的工作看似平凡,却与历史的教训和未来的使命紧密相连。
我们以技术自强践行“自立不息”。面对能源领域关键技术的国际竞争,国家电投集团青年奋战在科研一线和重大工程现场,致力于光伏高效转换、储能集成应用、重型燃气轮机国产化等“卡脖子”环节的突破。我们深知,只有把能源技术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真正守护国家的能源安全。
我们以保供稳电诠释“家国担当”。电力安全是现代社会的生命线。迎峰度夏、抗灾抢险、重大活动保电——每一次任务中,都有我们运行值班员彻夜不眠的坚守、检修人员紧急排障的身影。我们以“零失误”为目标,守护电网稳定运行,这是我们对“守护家园”最真实的践行。
我们以绿色转型响应“时代召唤”。在“双碳”目标引领下,我们积极投身风电、光伏、氢能等清洁能源项目建设。从青藏高原到沿海滩涂,从荒漠戈壁到分布式能源站,我们正在用一座座绿色电站,书写新能源时代的国家答卷。这是国家电投集团青年对高质量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实际行动。
我们以历史自觉传承“红色基因”。许多青年员工积极参与企业组织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有的成为志愿讲解员,结合我国电力工业从弱到强的发展历程,讲述先辈奋斗故事;有的创新形式,通过多媒体课件、短视频等方式,让历史记忆焕发新时代光彩,让“九一八”承载的民族精神在青年心中扎根生长。
历史无声,精神永续。九一八不是远去的历史,而是常鸣的警钟。作为国家电投集团的青年一代,我们将继续从历史中汲取力量,立足本职岗位,发好每一度电,攻破每一个技术难关,建设好每一个绿色能源项目——这是我们告慰先烈的方式,也是我们书写历史的责任。
铭记,是最好的致敬;奋斗,是最深的传承。愿每一位中国青年都能将“九一八”刻入心骨,以坚定者、奋进者、创新者的姿态,在各行各业中发光发热,共同汇聚成民族复兴的浩荡洪流。唯有如此,我们才能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照亮中华民族未来的远大前程。
历史无声,精神永续。九一八不是远去的历史,而是常鸣的警钟。